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改的推广,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是教育的共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一语道出了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这既是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对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建设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有着积极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实践、充满探索、充满创造的,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增智添趣。如何营造这样的智慧课堂,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构建和谐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9):23-24
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状况也是检验课程与教师工作成败的依据.不同时代背景中实施的课程又倡导和践行着不同的学生发展观,因而教师在实施不同的课程促进学生发展中存在着不同的行为选择,正因为如此,要把新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树立并积极践行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和谐”的字义来看,“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冲突之意。和谐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状态。和谐也是教育的追求。我国古代的“教学相长”思想,第斯多惠的人格和谐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观等。这些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整合、预设生成理念的有效体现,是一种教学艺术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启动,这些先进的理念,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沉闷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快乐地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品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可见,课堂的和谐有效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皆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相似文献
12.
陈麟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1)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而、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观念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黎淑华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6(4):109-1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这四个方向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的整体。”一种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生活应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在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指出,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重要帮助。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还是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有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授受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新课程改革中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努力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殿堂,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赖丽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9):34-35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度关注学习结果、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传统等不足,这种评价的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18.
常志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2):14-1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探索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境界.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显然也应是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和谐氛围。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乐问、善问,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