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图解本西夏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是1959年在莫高窟发现的珍贵西夏刊本佛经。(见图版十五)据我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今蒙敦煌文物研究所提供全部照相资料,试作初步的翻译和考释。(一)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汉文译本有三种:一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名《正法华经》;二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名《妙法莲华经》;三是隋代闍那笈多所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据唐朝道宣所作之《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关于西夏翻译《妙法莲华经》的问题,有一篇存世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序》可资研讨,此《序》罗福苌曾译介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三号(西夏文专号)上。但罗氏译文完成于五十多年前西夏文研究的初期,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有古汉、藏、西夏等多种民族文字的文书约七百其中西夏文书仅三件,均属佛经。一件为《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其余两件同为图解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但一件仅残存10页,且扉画已佚;另一件则文图并茂、首尾完好,是本所一。重要而珍贵的藏品。它是1959年3月,本所文物保护工作者窦占彪在维修莫高窟宕泉(俗称大泉)河东岸喇嘛塔时,于最南端一座小型塔婆中发现的。与它同时发现的还有上述《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西夏统治敦煌(1036—1226年)将近两个世纪,石窟寺中留下了不少佛教遗迹和艺术品,也留下了不少西夏文题记(虽然多数属于游人功德记)。但在这次发现之前,还不曾有较为完整、较为重要的西夏文献出土。此次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据我们所知,此图解本西夏文“观音经”为现存海内孤本。它为考察研究西夏佛教  相似文献   

3.
保留至今的回鹘文文献多为佛教译本残卷。它对于我们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里校勘与研究的回鹘文文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就是译自汉文的佛教译本残卷。回鹘文《妙法莲华经》保留至今者,均为该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4.
现存《妙法莲华经释文》有日本醍醐寺藏本和天理图书馆藏本两个本子,其中醍醐寺藏本被El本文物部门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六册《妙法莲华经释文》的录文依据的正是“国宝醍醐寺藏古写本”,但该录文讹误甚多,对研究者多有不利。录文讹误的原因主要有不识俗字、形近而讹等方面,我们拟校正《大正藏》的部分录文,以期对阅读《妙法莲花经》及研究《法华释文》的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现存《妙法莲华经释文》有日本醍醐寺藏本和天理图书馆藏本两个本子,其中醍醐寺藏本被日本文物部门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六册《妙法莲华经释文》的录文依据的正是"国宝醍醐寺藏古写本",但该录文讹误甚多,对研究者多有不利。录文讹误的原因主要有不识俗字、形近而讹等方面,我们拟校正《大正藏》的部分录文,以期对阅读《妙法莲花经》及研究《法华释文》的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周礼》一书是记载我国西周时的官制和政治机构的唯一的一部文献,它是研究西周史的一部基本书籍。然而由于它被发现较晚和其它原因,曾久被斥之为伪书,加以全盘否定,似欠公允。现在,在出土的文物资料中,有大量事实可以与《周礼》之文相互印证,特别是在出土的大量文字资料中,甚至有不少与《周礼》之文相同或相近,而且同一内容的文字在青铜铭文中可以多见。所以,对《周礼》伪书说可以重新提出商榷了。这里暂以  相似文献   

7.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收录的No.107《妙法莲华经卷六后记》是一份初唐时期的写本文献,其中有关于《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成立问题的重要记录.经过考证,该文献内容存在几处重要错误:记载的鸠摩罗什译经时间有误,记载的鸠摩罗什译经地点有误,将《观世音忏悔咒》与《提婆这多品》的情况混淆.因此,这份唐代写本文献并不能作为考证《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成立问题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略谈凉州西夏碑与西夏文创始钟长发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园地中的一簇奇葩,它历经近八百余年的时间,但仍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比如那淹灭了几个世纪又被重新发现的文字一西夏文,西夏文字画繁冗,结构复杂,引得一些中外专家学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去伏案解读。百夏...  相似文献   

9.
疑伪经不仅是研究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材料,亦是考察早期佛道交涉的重要文献资料。敦煌本《妙法莲华经·度量天地品》,据目前所见资料,敦煌藏经洞出土31件。该经是南朝时僧法尼"宿习"所诵出之疑伪经。其内容涉及佛教对自身信仰的整合及佛教应对诘难所作出的调适等。《万历续道藏》所收《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卷8《天地物像品》与该经在结构和行文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在描述天界时,又存在"三十三天"与"三十二天"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妙法莲华经》中多次讲到龙,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龙在《妙法莲华经》中主要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与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共同组成了天龙八部。龙宫在《妙法莲华经》中不仅指龙王的宫殿,更是文殊师利教化众生,弘扬大乘佛法的教学场所;龙女不仅聪明伶俐,颇具慧根,而且通过献珠得以成佛;龙声与其它诸多声音构成了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11.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12.
《妙法莲华经》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卷本,且不易跟《添品妙法莲华经》与《观世音经》区别开来,这使得我们难以对该经的残卷作出准确定名。本文通过全面普查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将其中39号缀合为10组,以示缀合对于敦煌佛经残卷定名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麦积山瑞应寺所藏血书《妙法莲华经》和写本《报恩仪文》。《报恩仪文》是儒生口述、僧人记录的宣传孝道的寺庙道场法会文和劝善、劝孝之文,宣扬儒家的父母恩重思想。  相似文献   

14.
北图题名为《法华经解》的北6204(制49)号敦煌写卷,实际上应该是《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的押座文。且此篇是从S.2440《维摩经押座文》和《三身押座文》合辑而来,北6204号写卷的创作者(抄写者)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学徒。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武威市博物馆藏6746号西夏文《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的基础上,与武威出土的其他版本的西夏文《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做了比较,并在前贤研究基础之上论述了该件西夏文佛经的刊刻年代、翻译者以及翻译底本,最后就目前学术界在研究该佛经中出现的失误予以了纠正。  相似文献   

16.
文殊山石窟群后山古佛洞中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在其中一幅《水月观音图》中还绘制了《玄奘取经图》的小画面,它们与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及《玄奘取经图》具有基本相同的形式。古佛洞中还发现了西夏时期绘制的一幅《摩利支天图》,类似题材也曾发现于敦煌与黑水城等地出土的艺术品之中。这几幅图像为研究西夏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永登县博物馆珍藏8件古写经,原定名为“敦煌经卷”原卷概况如下: <1>《妙法莲花经》卷第二(图19) 首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尾题:妙法莲花经卷第二起于:“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  相似文献   

18.
《瓜州博物馆》一书公布了两件西夏文献图版,出土于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中国藏西夏文献》甘肃卷没有收录。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东千佛洞两件西夏文文书翻译考释,认为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1号文书是蝴蝶装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印本,内容为"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和"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残页,其翻译底本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汉文本;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2号文书为《慈悲道场忏罪法》卷首残页。由此可窥见西夏瓜州地区《金刚经》和忏法思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图录,通过对敦煌研究院所藏0669号西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翻译,对该文献进行了缀合和断代.在此基础上复原了西夏文《金刚经》的完整修持仪轨,并与俄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文本与夏译本的区别,在其中新发现了一个西夏文字“(弢)”,这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西夏档案的大规模发现和获得是20世纪初期,出土于西夏故地黑水城及其他地区,这是中国中古时期保留下来的以西夏文为主、汉文次之的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各方面的原始面貌,文献价值、档案价值等极其重要。对西夏档案的发现及遗存、种类、数量等进行全面而具体的统计和归纳,探讨西夏档案的特点,可以揭示西夏档案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