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2.
他们是朋友     
在一个狼群里,头狼老了,不能再出去捕猎了。有一天,他让两只年轻的狼独自去捕食猎物,没想到这两只年轻的狼当天就满载而归。头狼问这两只年轻的狼是怎么捕获到猎物的。"我们在猎人回家的路上袭击了他们。"两只年轻的狼得意地回答。"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头狼问。"十个。"两只年轻的狼很是骄傲。  相似文献   

3.
两只狼     
《少年文摘》2012,(10):55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沃的草地。一狼大喜,另一狼不解地问:"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你去干什么?"另一狼狼不解地问。"我得设法把这个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  相似文献   

4.
意义     
有一次,狼被猎狗逼上悬崖,无路可逃。狼只好转身跟猎狗厮打。正常情况下,狼是斗不过猎狗的,可是这回,猎狗居然被狼打败了!狼正为捡了条命而高兴,白头翁博士飞来了。"狼啊,你知道这次胜利的意义吗?"博士问。"意义?什么叫意义?我不知道啊!"狼说。"你是第一个打败猎狗的狼,意义非同小可呀!"博士说,"你将被写进狼国的教科书,成为狼国历史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本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的一句俗语,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等多个版本,其基本意义是比喻做成大事,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狼图腾》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奇异的存在,这部奇书以狼为叙述主体,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鲜为人知的"狼世界"与草原历史文化镜像。以生态学、文化学、人学理论为支持,深度解读《狼图腾》内在的历史精神与思想蕴含。从"狼学"与"人学"的交织与互映:草原生态逻辑;"狼性"与"人性"的搏斗与磨炼:草原族群镜像;"狼道"与"天道"的神示与暗喻:自然生态法则三个层面,体察、论证草原族群的生存本相、文化承传与人文历史,阐释"狼学"与"人学"交织并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钧 《现代语文》2007,(12):119-120
"狼文化热"高温一如既往。既有作品表现对传统的珍现与反思,又有作品对"狼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排演,还有科学家对"狼文化"精神内核的理性剖析。"狼文化热"有深层的精神和文化原因。"狼文化热"利于提高中国人的"精神造血"功能,益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建。  相似文献   

8.
昭通东汉生产的青铜器,器内底铸有"朱提"、"堂狼"、"朱提堂狼"铭文,学界称其为朱提堂狼铜洗。目前为止,历史著录和全国九省市发现并收藏的朱提堂狼造铜器达107件,其中一件款识为"永元元年朱提堂狼铜官造作",证明朝廷在朱提设置有铜官这种官府手工业机构。朱提堂狼造铜器款识从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至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延续了100年。东汉时期昭通地区这种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其政治影响力在西南地区仅次于蜀郡工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产品——朱提堂狼铜器属全国最著名的手工业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汉字趣谈     
<正>狠上一点为"狼"甲骨文和小篆的"狼"字是个形声字。左边的"犭"是它的形旁,说明这个字的本义和动物有关;右边的"良"是它的声旁,它的本义是狼。因为"狼"天性残忍,所以它通常成为坏人或恶势力的象征,所以与"狼"有关的词语大多都含有贬义,如"狼狈为奸""狼奔豕突""鬼哭狼嚎"等。"狼"又表示凶狠,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也表示急速,如"狼吞虎咽"。"狼"也表示星名,如"天狼星"。"狼毫"是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如"小楷狼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狼"作为文化原型的探索,"狼"文化原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流变以及在现代以来"狼"原型文化意义的复归三个阶段的探讨,论证了<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坛所造成的轰动正是由于其迎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对"狼"性的渴求.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怀念狼》与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关于"人狼变形"的广泛呈现,在有关的"变形"作品的解读中,占据了极具特殊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人狼变形"虽然呈现出变形特征和创作主旨的某种相似性,但也在东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了人狼变形文化和人狼变形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被选择的狼     
正一只狼被困在陷井里,饿了三天三夜。突然,一只野猪滚落下来。狼两眼发光,扑了过去:"你就是我最后的晚餐了!"野猪说:"你是想活命,还是想吃饱?"狼说:"当然想活命!"野猪拱起背:"那就从我的身上爬上去。"狼登到猪身上,跳出了洞口。狼转身就要离去。  相似文献   

13.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越多越好。(学生回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志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二狼的智勇。(板书文题、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师 :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虽然文章以“狼”为题 ,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今天呢 ,我们暂且让屠夫在一旁休息一会儿 ,大家来说说“狼”这一动物 ,好不好 ?二、交流并讨论师 :同学们虽然大多没亲眼见过狼 ,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 ,同学们的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那么先问问看 ,同学们所熟知的关于狼的成语有哪些 ?生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生…  相似文献   

15.
狼作为审美意象在当前文化中是复杂的,在审美观念中是混沌的,传统对狼的贬抑发生了动摇,而新生文化对狼的肯定也处于游移状态。"狼"在本土文化中的兴起,是文化发展形成的人的需要—不仅需求内敛,也需要外张;同时也是文化的需求,是新的市场经济下人的竞争意识的体现。从流行歌曲中狼意向的变化、对立、并置以及狼在流行文化中审美意象的转向,可以透视狼意象在审美观念中的变化及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6.
<正>《狼》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收录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所以《狼》从体裁上来说是一篇小说。很多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基本上按照小说三要素来展开,即按照"遇狼——惧狼——防狼——杀狼——笑狼"的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然后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进而分析文章的主旨,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这样的设计太过生硬,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开放性,类似于"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  相似文献   

17.
动物教育     
<正>羊妈妈对小羊说:"这个世界上,就数狼最坏了。以后见到狼,要远远地躲开它。"狼妈妈对小狼说:"这个世界上,就数羊最坏了。以后见到羊,要狠狠地吃掉它。"小狐狸听糊涂了,羊妈妈说狼最坏,而狼妈妈说羊最坏,羊和狼,到底谁坏呢?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这个世界上,甭管谁好谁坏,遇到比你强的,你就躲开它;遇到比你弱的,你就吃掉它。"所以,我们从羊身上看到的是软弱,从狼身上看到的是凶恶,从狐狸身上看到的是狡猾。  相似文献   

18.
[创意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狼图腾》的创作具有隐性的战斗思维意识,"狼"意象的战斗精神价值、"狼"故事的战斗结构思维以及"狼"文化的战斗现实反思等都赋予读者新的小说解读视角与价值生成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是一部以内蒙古草原的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它以几十个狼的故事为主体,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的活动将其串连起来,情节奇绝而神秘,悬念跌出,引人入胜。狼在小说中一改我们过去熟知的狡诈、残暴、歹毒、忘恩负义的形象,而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地位和解读。文中的"狼性"成了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这种"狼性"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中无论对生态环境还是对个人生活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