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体验是指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亲身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知.体验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对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验教育是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在体验中认知、感悟、明理、成长.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把体验分为学生体验、教师体验、家长体验,既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注重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的毛病,思品课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前、课内、课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3.
刘国兵 《小学生》2010,(8):12-12
体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过程,尤其是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品德教育的过程无论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还是“认知——情感——行为”的过程,都少不了行为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邓昌新 《中学文科》2005,(12):11-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魏剑婷 《山东教育》2005,(19):53-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脑、电视、录像、投影等现代化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运用。劳技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部分,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是一门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因此,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年来,在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中,本人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了解、领会的意思,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始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正是借助理解,个体才能对道德属性的本质、规律进行领会和把握,进而形成相应德性,也就是“德知:即关于德的知识,处理德问题的机智与策略,反思意识与能力等。德情:即对德的知识与行为的体验,对符合德要求的事物产生肯定体验;反之,则形成否定体验等。德行:即身体力行德的具体要求,坚定不移等。”  相似文献   

9.
学生实践活动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适应能力,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改进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使之融入社会,凭其才能为社会发展尽力。这就需要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和科研实践活动这几方面很下功夫,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周海涛 《江苏教育》2022,(55):44-47
为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内部动机缺乏等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行为设计至关重要,它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决定着学生的体验感受。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创造欣喜、激起认知、引发荣耀、鼓励连接的行为设计,会给学生打造一个决定性时刻的峰值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阅读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强化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了触动,教学行为也相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而无痕.让学生在合作、主动、探究中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随着课堂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操作层面上出现许多新的困惑。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谈谈各自的体验及困惑,希望能找到解决新困惑的锦囊。  相似文献   

14.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让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感受,获得对体验事件的感知.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教学自始至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体验式教学最好的实践运用.文章针对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从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实践主体及实践环节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说得好:“个体体验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问题才能被体察和领悟。”靠着积极的身心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动机,鼓励学生的一系列行为实践,最终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生活,亲身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使社会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行为动机,形成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17.
<正>"实践中体验,体验中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只不过在这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促使教师的实践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表现为教育教学水平成长变化的"催化剂",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我们知道,唯有深入思考后的行为,才更具目的性,也更能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所谓教学思考,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一系列教学要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启迪我们:体验是维系认知行为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体验,德育过程才能完整,品德与生活教育才显示其实效性,才能去实践创造,去构建新的意义世界,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那么《品德与生活》在教学中如何走出学科教学“定势”,令课堂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要实现课内体验感悟和课后实践落实、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就要创设活动体验情境以激发对比感悟,创设模拟体验情境以触发深度反思,创设角色体验情境以引发批判探究,创设实践体验情境以促进素养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