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06,(2):41-41
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现在已不是什么痴人说梦了,长寿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美国医学和生物科技工作者界的“长寿工程”开始显山露水。在美国联邦政府“全国衰老研究院”的组织下,大张旗鼓地实验起来。目前,他们已经研制出数种药物,有的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有的正在进行人体测试。从各方面的进展看,人类在吃药长寿方面,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他因研究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而获奖。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分解自身非必需的成分,把这些原来自身的一部分作为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这个发现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通俗地说,能使人更长寿。比如,我们常说"吃饭要吃七分饱",通过研究发现,七分饱可以让细胞自噬,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让人更长寿。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中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被归咎于大量汽车的行驶,限牌限行已成为许多大城市为缓解空气污染而采取的措施。人们意识到,城市道路对高污染石油燃料汽车的限制只会越来越严厉。空气代替石油通过空气来驱动汽车行驶?这是不是天方夜谈?不,确有其事!早在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曾描绘过这样一幅图景——满街跑着用空气作动力的汽车。其实,这是一种替代石油的革命性发现。原理非常简单,以汽油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可在纳米尺度上让可见光弯曲,假如下一步能在正常尺度上实现这一奇观,科幻世界中的神奇“隐形衣”就有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人类一直在悄悄进化现代人类的历史大约有20万年,而在最近这一万年内,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以前的十几万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动了人体的不断改变——人的腰围、身高、肌肉、骨骼、血管以及激素水平都与远古时期的祖先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正在向老龄转变,时代要求我们进行老年医学的研究,为早日实现医学现代化与实现人类的美好愿望——健康长寿而努力奋斗。翻开人类历史,对于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以前,国内外不少贵族王侯进行过种种尝试,到处寻求“生命水”,炼制“长寿丹”,这些假想都已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中消声匿迹。到19世纪末期,进入第二阶段,防老抗衰的研究才接近于科学的轨道。苏联学者首先提出以切除大肠的办法来抑制衰老的建议,这种措施虽有一定好处,但并非回春的妙方。还有人提出刺激和加强性腺功能以收回春之效,并当众在自己身上注射了性激素,认为自己可以精神  相似文献   

7.
林泉 《百科知识》2021,(10):32-33
会用不严谨的网络语言交流;游戏和电视节目取代了传统阅读,以至于许多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而过分依赖GPS导航,也会妨碍大脑海马体形成新记忆的功能,使得大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根据生命现象中的"用进废退"理论,大脑皮层中调控阅读和语言的中枢使用得少了,自然会发生"倒退".难道说,科技进步对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而言,会造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在过去的100年期间,除了一些非洲国家,大多数国家国民的平均身高都有所增长。在1914年到2014年的100年间,中国男性和女性分别长高11厘米和10厘米。那么,人类会越来越高吗?身高与什么有关对于人类的身高而言,基因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据统计,一个人的身高有7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宝宝也是高个儿,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宝宝也是矮个儿,但是遗传对身高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到底是变聪明了还是变笨了?科学家们争论不已。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今社会及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人类智商却在逐年下降。人类的智商在下降据测算,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美国人平均智商得分上升了3%。在战后的日本和丹麦,测试得分显著增高,这一趋势被称为"弗林效应"。科学家相信,这主要是由于营养、居住条件和教育的改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在发达国家,"弗林效应"已到终点,人们的智商指数不但不再增高,甚至还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10.
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细胞胀亡是已被广泛接受的细胞死亡方式,近年又提出了胀亡(oncosis)、自噬(auto-phagic)、细胞自切(autoschizis)、脱落凋亡(anoikis)、嵌入死亡(entosis)等细胞死亡方式。该文简述了各种细胞死亡的形式和过程,并阐述了细胞死亡与人类长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类对寿命和衰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目前看来,有更多的研究结果支持三种主要的长寿和衰老的理论:一种是端粒理论,一种是长寿基因和衰老基因平衡理论,还有一种是氧化剂理论。三种主要的寿命理论端粒理论指的是,所有的细胞染色体都有一个端粒(Telomere),年轻细胞的端粒很长,  相似文献   

12.
<正>古往今来,人们追寻长寿的脚步从未停歇。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带着3000名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但到死也没有等到他们回来。雍正皇帝也想通过炼丹来得到长寿,结果最后死于汞中毒。将近100年前,斯大林期待博戈莫列茨院士研究出长寿秘方,并对他百般支持,结果博戈莫列茨院士于65岁去世,斯大林只能苦笑:"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由此,在人们的心目中,长寿药是可望不可及的,是骗人的。但是,随着科技的不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美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一种叫“我还没死”怪名的基因的突变能把果蝇寿命延长一倍,研究人员说,这个发现也许有利制造新药,延长人类寿命,甚至减肥。康涅狄格大学卫生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改变一个基因的单一染色体后,果蝇的寿命从平均的37天延长到70天。在研究中,一些果蝇的寿命长达110天。研究报告的高级作者赫尔方说,人类体内也有同样的长命基因,“它将成为将来延长寿命的药物治疗的目标”。以人类来说,寿命加倍等于活到大约150岁。基因突变的奥秘似乎是限制细胞吸收热量,也就是说,让细…  相似文献   

14.
15.
马冬梅 《世界发明》2003,26(4):38-38
美国科学家称,发现了三种可预测人类寿命的东西,并认为一个人的寿命与其体温和另外两种在血流中流动的化学物质有关。研究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1958年起跟踪约1500人的个案,希望找出长寿的奥秘。他们的研究包括人体的体温,以及他们血液中的两种天然化学物-胰岛素和一种叫脱氢异雄固酮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刚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的杨镭,没有选择进入社会,而是踏踏实实又苦读三年获得硕士学位。其间,他做了两件后来感到很自豪的事:一是他的研究生论文及其所研发的大型计算机模型被国家水电部选定用于三峡工程论证,同时使他成为三峡工程专家论证组最年轻的成员;二  相似文献   

17.
林泉 《百科知识》2021,(7):22-23
假如你中了大奖,中奖后的快乐感受能够持续多久?答案是:3个月.科学家发现,彩票中大奖的人一般3个月以后并不会比没中奖的人感觉更快乐.另外,研究发现,半身不遂的人刚开始往往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会比身体健全的人更不快乐,但是患病一段时间后,其快乐程度与健康人是不相上下的.同时,健康人也高估了疾病患者的痛苦指数.当意外或疾病刚发生的时候,人都会跟自己以前健康的时候相比,搞得自己很不快乐.然而,意外和疾病的影响会随着时间递减,所以长时间患病者或残障人士并没有像健康人所想得那么痛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分子遗传学家库凯勒博士与哈佛大学老年病学家佩尔斯日前宣布,他们在人体第4染色体上发现了长寿基因区域.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相似文献   

19.
沈洪 《科学中国人》1997,(10):49-50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好的事物:树林美丽青翠,每一种树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许多的鸟,大鸟小鸟,鸣声悦耳。”哥伦布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显然也缺少文学细胞,可他留下描述南美洲热带大森林的这一段话,还是有极大的感染力的。 热带雨林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 500年前,分布赤道两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雨林区:地球上一条美丽的绿色环带,总面积有240多亿亩,约占地球陆地的12%。500年后的今天,这个绿色环带已破碎成了三大块: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相似文献   

20.
真是个令人震惊的发现:科学家利用电流小脉冲使人体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融合,创造出能抗癌症的具个人特性的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