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穹顶之下》自发布以来,短时间内引起舆论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本文通过对《穹顶之下》传播策略及传播路径的分析,认为该片选题把握准确、富有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多种传播技巧的运用、传播渠道的创新,成为其成功营销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袁梓潆 《传媒》2023,(10):54-56
三星堆“考古热”走出国门,是国际传播领域近年来发生的现象级事件。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灿烂明珠,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符号和文化样本,其国际传播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成功样本。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从传播符号、传播语境、传播主体三个维度,探讨三星堆国际传播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文化消费的变革,也让我国的网络文学走进全球文化消费市场,在海外广泛传播.其中,Wuxiaworld翻译网站的成功可以说是对我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固有观念的更新,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基于文化消费视角,从全球文化消费趋势和特点入手,探析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可能性,并以Wuxiaworld翻译网站为例,分析其成功的路径,为我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路径,也促使其面临着新旧两种力量冲击的客观现状。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而言,其有必要分析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局面下,新闻传播的模式和路径能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创新,以迎合这个全新的时代,突破传统媒体本身的局限性,促进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达人秀》成功背后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陆夏 《东南传播》2012,(7):154-155
2012年1月21晚,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在上海世博演艺中心拉开帷幕,连续三季称雄于当今中国收视宝座的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其成功的背后包含了众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本文将其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典型,以传播学角度,分别从传播环境、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解析其成功背后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儿童绘本传播新路径,提升优秀绘本在儿童和家长中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出版人的天职.外教社"儿童英语阅读魔盒"系列成功开拓了儿童绘本传播的新形态、新路径和新方式,将该书所蕴含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念,以其聚合性的传播内容、多模态的传播手段取得了辐射性的传播效果,为我国当下儿童绘本的出版和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发表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美国英文学术期刊The Public Historian在办刊过程中,秉持特色化、国际化、社会化的办刊宗旨,取得了较大成功。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对其传播路径、效果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指出The Public Historian对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其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效果;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研究其体系构成有利于达到其传播目的,实现瑶族档案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新闻媒体,党史传播责无旁贷,更需主动作为,既要抓好自身学习,还要做好宣传引导.在当前的媒体融合背景下,在党史的宣传过程中,党史传播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党史宣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对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认识,也关乎着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形象构建.本文试着对党史传播的意义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党史传播的现状分析和对党史传播的再路径化进行构建,以期更好地为弘扬和传播中国的党史找到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朱虹 《东南传播》2021,(3):54-5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路径研究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日本、法国与苏俄路径三个空间维度的演变过程,进一步发展出多元路径探索、比较视角转向、跨学科理论运用以及地方性传播的研究趋向.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路径研究脉络,探索引入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来拓展马克思在中国传播研究视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  相似文献   

11.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12.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代表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践,有着厚重的文化蕴涵,其作品近年来英译文本的海外传播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本文从《红高粱》的翻译特色以及出版商的良好运作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其海外传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针对其英译与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学作品的选择、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传播路径的革新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秦拓 《新闻传播》2022,(5):39-40
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近年来在文化推广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外传播中有像李子柒这样的自媒体,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骄傲."李子柒"自媒体的海外传播的成功,值得当代媒体人学习借鉴.鉴于此,笔者结合对外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李子柒"自媒体文化内核及其海外传播的发展路径,旨在探究自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对外...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媒介分析——以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浙江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媒介使用情况,指出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内需与内虚并存,核心路径与周边路径错位,媒介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的三个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农业科技传播中媒介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考察20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影视译介与传播过程,并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这一过程的特征、规律和效应做出阐释。研究认为,经典文学作品借助影视传播渠道,可以有效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在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其成功的传播实践为跨文化交流赋予了“审美”与“启蒙”的象征价值,也为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奠定了观念的基础。本文进而探索性地提出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卢作孚的“传播事业”,认为其通过内容、技术两条路径对社会产生了多种影响。究其实,传播事业是卢作孚的一项社会试验。本文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考察和梳理,阐明了卢作孚创办“传播事业”的动机与路径设计:动机是改革社会秩序;路径设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和修正,先后产生了传播事业通过内容作用于社会、传播事业亦可通过技术作用于社会、传播事业还应注重如何影响人这样三种主体性认识。卢作孚的“传播事业”在当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改革作用,在当下有助于深化本土传播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传播场域、传播渠道、传播主体等都发生变化。为了积极应对传播现实,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必须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各方面寻求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查锴 《新闻前哨》2022,(22):17-1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产品样式、传播路径都在不断演进。在传播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微传播”成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重要工作方向和操作手段。本文以长江日报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微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