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林山  席扬 《职大学报》2013,(6):43-47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用大量"以诗写诗"的诗行记录下创作过程中心理情绪的细微颤动,其价值不在于高深的思想,而在于独异的想象和曼妙的文字,以感性之美点亮了智性之光;反映出冰心早期文学写作多排拒现实干扰,注重自我心灵启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精神指引下,醉心营造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文学小天地,呈现出独语特征和单纯之美。  相似文献   

2.
叶燮的主要诗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原诗》中,《原诗》奠定了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小说人物之口来申明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的。《红楼梦》的诗论散落在各回中,但大部分重要的诗论集中在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七十八等。根据叶燮和曹氏家族的关系,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是受到叶燮《原诗》的影响的。理、事、情,文无定法,诗贵独创,形式与内容,形象思维五个方面来都可看出曹雪芹诗歌理论与叶燮诗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在《诗论》中对"诗(ποíησιζ)"与"史(íστορíα)"作了明确的区分,部分学者也常以此区分来断定或阐述希腊历史学地位的低下。笔者研究发现,《诗论》中的(íστορíα)并不是指普遍意义上的古代希腊历史学,而是指具体意义上的íστορíα,也就是希罗多德创作的历史学。从对象指属、相关内容等方面均可见出。  相似文献   

4.
从高适创作的艺术风格与本诗的形象体系,探索了《燕歌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艺术表现的结构美和修辞美。并且根据本诗中关于唐军主将本质性格的描写,结合《新唐书》中《张九龄传》、《张守珪传》的记载,明确高适创作此诗决不是为了讽刺张守珪,而是为了讽刺安禄山,由此,《燕歌行》的认识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涅克拉索夫诗中的自然形象描写占有重要地位。选取《严寒,通红的鼻子》中的严寒、森林和道路三种自然形象对作品进行分析,阐明作品中自然形象的美学特征,了解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8.
清代云南文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在"诗经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就诗论诗,运用生活经验印证和解释《诗经》,胪列各家注疏并逐一辨证后提出新见解,对于前人之说,或择善而从,或阙疑而不强作解人。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中西古典诗学中两部代表性强、影响力深远的诗学论著。两本论著的共同点之一是均辟出专门章节讨论了作家修养论问题。梳理与比较两部诗论的作家修养论,将有助于从创作主体的角度阐明中西古典诗学在艺术思想价值论与艺术审美价值论层面的异同,从而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笑》是冰心的一篇优美散文,全文描绘了安琪儿、小孩子、老妇人微笑的三幅画面,笑中充满爱。笑与爱和谐统一,构成了全文无以言表的美的意境。冰心美文,笑在文中,爱在心中,美在不言中。  相似文献   

11.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在创作中不断进行实验与探索,形成独特的诗化小说,她的小说充满浓情诗意,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急剧转换的社会现实改变着传统的诗歌状态,也促成了新的诗歌状态如“个人化写作”的涌现;任何民族文化的演进都是和世界文化的演进多元共生的,但是作为文化创作者之一的诗人更应该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外在医学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对医学翻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文章尝试性地用适用于诗词翻译的"三美"翻译理论来诠释医学翻译的策略转向,探讨医学翻译对美的内部诉求,将诗词翻译的诗情与诗性运用到医学翻译中,并通过一些例子来佐证这一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梅曾亮《古文词略》是桐城派编纂的众多选本中唯一的诗文合选本,但长久以来,此选本在学界并来得到广泛关注。即便是在对梅曾亮的研究论著中,《古文词略》亦甚少被提及。实际上,从编纂体例、注释方武、诗文择取标准等方面考察,此选本可视为梅曾亮对于桐城师法的传承。同时,它也蕴含着梅曾亮作为桐城派中坚力量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诗心说"是顾随先生诗学思想的核心,从诗歌"为人生而艺术"、诗歌创作主体条件和诗歌中的情感问题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推崇"诗言志"说,并十分注重诗文的"气"和"势";在评诗标准方面,他讲究"诗味";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比"、"兴",并努力为新诗歌的发展探索道路。毛泽东诗词特色鲜明,活用典故,化腐朽为神奇;语言精练,词采华美,有巨大的思想深度,做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文学经典的定义和标准对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进行了解读,从思的内涵、诗的品性、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此书,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充满诗意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诗品》是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的归纳,也是对二十四种美的形态的分析,本文以道家美学为背景对其进行了审美学上的分析。审美本体上,显现“道”是《诗品》美学的追求;审美方式上,它采用“立象尽美”的体悟感性方式;审美人格上,它通过去蔽求真,诗意地栖居,以理节情,铸就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生命本身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杂糅,因而人格分裂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不可避免地诞生了。人格分裂就是人的品格的多重性的同时外化,在中国传统人中早有体现;又由于时代环境和各种艺思潮的影响,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人格分裂现象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