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仿一词造一词的仿词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被人广为使用。通过仿词造词之间高度可及的认知关联,可及事物更深层次的含义。翻译是语际交际活动,整个过程包含交际和认知。根据关联理论,人类认知处理具有自动地致力于事物关联的取向,即使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得到最大可能的认知效果。以关联理论研究《红楼梦》中的仿词及其翻译,旨在证实以交际和认知为取向的关联理论在对形成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方面具有极强的阐释力,对译作评价具有高度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程文强 《考试周刊》2013,(55):17-18
仿译词作为外来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丰富了词汇,还为各种语言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俄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在外来词的仿译中存在一些差异,仿译词的内涵、类型不同,主要受到语言本身及民族思维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俄汉语中仿译词的异同,探讨了仿译外来词的产生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杂谈仿词     
仿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临时”造词现象,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临时仿造出来的,它的上文常常出现一个相类似的现成的词儿,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人们就不解其义,就成了一个生造词了。原属修辞中的仿词,经过长期使用被人们所接受,使用开了,可以不要语言环境的依托,广泛地独立运用,即得到社会承认——约定俗成了,它们就冲出“仿词”的母胎,成为新词。如“促退”从“促进”衍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仿词”本是一种修辞法,它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个词或词素(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和手法。从功能上看,仿词可分为修辞性仿词和构词性仿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解释了仿词现象的认知机理,即仿词是一个在交际意向性的制约下和相邻/相似关系的作用下,通过拈连把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连通起来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仿译是一种逐词逐句的翻译方法.能成为汉语语汇的仿译词除了体现翻译的基本原则--"真实、通顺和传神"外,文化造成的词汇空缺,汉语构词习惯,相对应的语素的联想意义,人们对译出语历史文化的熟悉度、认知度都可能影响外来语中的词汇能否以仿译词进入到汉语语汇中.同时,汉语仿译词对人们了解他国文化、语言,吸收新概念,填补词汇空缺,丰富、发展汉语语汇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仿词并非一种简单的构词形式,它本身具有隐喻的特征,是认知主体依据经验假设,将已知领域的概念投射到未命名领域,形成对认知对象的判断。同时,仿词根植于其所身处的文化环境,它的形成是文化沉淀的结果。因此,仿词研究不仅能够揭示概念、范畴等的成因,而且有助于深入挖掘语言中包含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仿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构词方式。以前对仿词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没有涉及隐性仿词,缺乏对本体的确定这一关键步骤的认知阐释,而且很少同时涉及仿词的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机制。通过隐性仿词的认知机制分析框架,对近义仿词、反义仿词及类义仿词等三类隐性语义仿词的生成与理解的具体认知过程进行阐述。总起来看,隐性语义仿词是经历多重转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成语的仿词现象非常普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广告仿词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对待广告中成语仿词的利与弊,目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带来的各种有利影响而全盘肯定,另一种是看到广告仿词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实际上,这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语言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十分有害。广告仿词的综合效应是利大于弊,对于其导致的不利影响,应通过积极引导来减少和弥补。  相似文献   

9.
汉语仿词的法语表达法凌晨仿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有幽默、风趣、诙谐及讽刺等效果。怎样将汉语的仿词译成法语?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  相似文献   

10.
仿拟词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词是“仿拟”修辞手法作用于造词活动的产物。本文将仿拟词分为顺推式、逆推式和谐音式三个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仿拟词的特点:一是趋同性,在构词方式、语义范畴等方面大都与被仿词保持基本一致;二是偶发性,往往昙花一现,一般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反复运用,三是依附性,其运用往往要依赖被仿词或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译论把作者和原著当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所以把忠实于原文当成了评判译文的最高标准,而译文中频频出现的叛逆现象又证明了叛逆现象的不可避免。根据现代阐释学理论,从译者自身出发,探讨叛逆现象的原因和承认其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论述自译与创作、自译与翻译关系的前提下,确认了自译仍然是一种翻译,阐释了自译现象的独特性,并以泰戈尔诗歌自译为例,探讨了自译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在文本传播方面的意义,进而对其自译中出现的译本与源文本之间的差异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所阐发的翻译观,尤其是对“原文一译文”关系的阐述,为千百年来纷繁复杂的翻译现象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对我们重新审视翻译史尤有指导意义。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对原文通过翻译而实现生命延展的状态作出描述,可以说明只要能够传达出原文的“诗意”,不“忠实”的文学翻译也有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之角度,选取李商隐的《无题》诗的两篇译文及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许渊冲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中国古诗英译的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讨论了1912年7月到8月初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我们来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1912年,爱因斯坦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6.
韵律一词通常用于诗歌与音乐中,但在翻译过程中,和谐的韵律美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俄语翻译在保持翻译基本原则,追求翻译标准的同时,力求语言的韵律美。文章拟从语气、结构及语篇来具体分析影响俄语翻译中韵律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莱思(Katharina Reiss)的文本类型学(text typology)为理论框架,尝试性的提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原则。公示语按其不同的文本功能可分为信息型、表情型、祈使型和复合功能型,翻译时应先分析其文本类型和功能,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对应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力图得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教士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传播了儒家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的翻译选题动机是为了调和中西文化,将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肌体。代表译者主要有利玛窦、理雅各和卫礼贤等,主要译介成就是对"四书五经"的外译。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与研究引起很大的反响,参与并影响了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深深影响了许多艺术家与学者。在译介儒家经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歪曲儒家经典原意的现象,对此学术界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