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而中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断乳期’。教育者只有掌握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中学生思想品德和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特征1.自我意识上的独立性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逐渐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意识到自己能够摆脱对周围的依赖而独立存在,更多地要求自己独立地自由地评…  相似文献   

2.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3.
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教书育人,学校工作的最终归宿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针对学校的具体现状,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已势在必行。现就中学生目前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源以及应采取的办法谈谈自己几点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1.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感情交流。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迫切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2.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  相似文献   

5.
武强 《河北教育》2005,(14):84-85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感情交流。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迫切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要把技工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研究和探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灵魂工程”,要想全面提高技校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不研究和探讨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不选用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不行的。根据我多年来从事技工学校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课教学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是介于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一个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学生层次。在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很多跟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相似的地方,但比中学生更为复杂,又不及大学生趋向成熟。其认识…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学习、恋爱、就业、工作等各种压力与心理疾病容易袭击中学生,成为中学生特别是职业中学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注重他们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走出心中的困扰,就难免会使他们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与规范的事来,严重的甚至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来。因此,如何找到打开中学生心灵深处窗户的金钥匙,了解他们心灵深处的秘密,解除他们心灵深处的疑惑与疙瘩,去掉他们心里的疾病,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成了学校、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职中学校怎么开展心理咨询谈点意见。一、设置“知心姐姐”信箱,…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多姿多态。他们追求真、善、美,寻求理解,渴望成功,但又常常显现出单纯、偏激和浮躁;他们注重自我塑造,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认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坦白、朦胧、不安、莫测构成了他们“多元的青春”,有的作家称他们为“不安的太阳”。一个班级里有五六十颗“不安的太阳”,其“多元”性可想而知。鉴于此,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结构,用审美教育来促使他们人格的完善。人的心理结构不外三种,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一、认知结构人的认识活动总是按照一定顺…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把每周一称作“黑色星期一”,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相对于双休日两天吃、玩都很自由,周一上班后的生活自然便是“黑色”了。是的,上班有上班的规则,须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还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得遵守,自然感受到的是不自由。于是,同事之间会诉说自己的“不自由”。其实,自由与否还真不是绝对的。有哲人说:“当一个人诉说着自己不自由的时候,他是自由的,因为一个真正不自由的人,他是连不自由也无法言说的。”  相似文献   

10.
人具有自由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人的自由在于不服从上帝和任何权威,也不受任何自然和社会的约束,自由主要是选择的自由,自由就是责任,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教育应当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此,在语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使他们能自由地做出选择,并追求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给学生多少自由,也就意味着给学生多少责任。这能在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语的热情,让最令人感兴趣的、有浓厚人关怀色彩的语课回归自我。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如果让他们一个个违背常情,老气横秋,没有少年人的蓬勃生机,显然是有悖于他们的心理结构的,因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福禄培尔认为,“在良好的教育、地道的教学和正确的训练中,必须和应当由必然唤起自由,法则唤起自觉,外来的约束唤起内在的自由意志,外来的仇恨唤起内在的爱。……在压制否定一切、贬低一切以及重负压人和普遍化的地方,在严厉和刻薄引起反抗和虚伪的地方,任何教育、训练和教学的作用便遭到破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做好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往往具有“成人感”,主观上他们觉得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知识、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如果教师不了解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或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细心观察,尊重学生人格,遇事和他们商量,不包办代替,让他们的“成人感”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中学生正是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思想上有“成熟感”。但是,中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阶段,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成熟。教师要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12.
一、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做好中学生的评价工作 关于对中学生的评价,经常会有以下的问题:怎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评价?怎样才算高质量的评价?不可否认,它可以存在于“旧”的评价方法中,也可以存在于“新”的评价方法中。好的评价并不意味着抛弃所有旧的,也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新的。高质量评价对于不同的对象自然要求各异,但是,这句话却一定成立:“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做好高质量的评价。”如果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学生同伴能够合作起来,就可能把中学生的评价和学习推向新的高度。合作的评价活动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学习效果。所有参与合作的人都会因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家长、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不再是勿庸怀疑的权威 ,他们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 ,希望成年人将他们当大人看待 ,渴望自己的事情由自己来处理 ,有的还期望积极参与社会、集体或家庭事务问题的决策来显示自己已经长大。这种要求独立的“成人感”是中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正常现象、对此不宜一概采取批评、排斥、压制的态度 ,也不能放任自流、不予理睬 ,而必须加以关心、爱护和培养 ,帮助他们解决如下的一些矛盾 ,使之不断增强自主能力。一、个人自主与知识经验的矛盾中学生在独立自主处理问题前 ,都有自己预想所要达…  相似文献   

14.
徐健 《江西教育》2002,(17):10-10
过去,我们用一次次的练习、作业充塞着学生的时间、空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疲劳的应战状态,毫无个性自由,这当然不能使个性自然发展。但是,我们万万不能走向问题的另一极端,表面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了,让他们从必修课里解放出来,事实上却马上又陷入了“自由的泥潭”。所谓“个性发展空间”,其实就是很多学校开设的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弹琴、舞蹈、英语、画画、书法等。在“个性发展空间”里的孩子们似乎都在努力成为和别人相同的人,都希望成为讨别人喜欢的人。他们最终可能都有了一些特长,但是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自…  相似文献   

15.
王方 《小读者》2013,(1):63-63
巴塞罗那的第一所“自由式学校”于15年前创立,目前已设有五所,都是经过大区政府教育局特殊批准后才能招生的学校。那么,巴塞罗那的“自由式学校”到底自由到何等程度呢?经友人介绍,记者采访了一家“自由式学校”,校长叫安娜·吉曼斯。据她介绍,“自由式学校”是一种完全新颖的教学方式,学校没有教科书,学生没有家庭作业,无须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自由式学校”毕业的中学生不可能考大学,因为语文、数学等课程不是教学重点,也不用考试。安娜校长说:“有不少在普通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大考、小考都不及格而转到我们的学校来。我们的教员可以从他们身上挖掘出闪光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常常为自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合理的标新立异而感到兴奋,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身心的解放:脑的解放,使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眼的解放,给他们创造了观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嘴的解放配以脑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手的解放,则更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的机会;至于学习空间的解放,则使他们获得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所以说“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不是“模型”、“圈圈”,而是真正使学生获得解放的手段。──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思维僵化,…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主旨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能力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朋友,给予他们足够宽松、自由的空间。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长大、懂事,但由于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使冯雪峰等知识分子摆脱了“家”的束缚而获得了自由,但这种自由显然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它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无意义感和无能为力感,因而他们极力寻找自己可以去依赖的组织,但进入组织的结果是以丧失个体的自由为代价。冯雪锋从“湖畔”到“左联”的心灵转变历程,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有没有这么一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人自我可以独立生存,又同世界、他人以及自然合为一体,而不是孤独的?获得这种自由状态的途径是自我的实现和个性的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自我表现颜学剑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是十分强烈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普遍地具有大人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愿意别人认为他们还是幼稚无知的依人小鸟;迫切希望别人承认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独立能力,尤其希望自己的特长或某种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