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不仅自身面对着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融入程度低等问题,其子女也陷入入学难、受教育不公平的困境。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应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而现实却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是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本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如何解决现实问题阐述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初中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课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一个学期却要讲授音乐教材六个单元的丰厚内容;而就在这么少的课时当中,还要扣除节假日以及期中、期末等各种复习考试的时间。因此,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会采用两种手段来解决课时矛盾问题:一是随意删减教材内容,二是一带而过“蜻蜓点水”似的教完教材内容。这两种做法是否恰当?对此,我认为应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好这一矛盾,教育的实践就存在左右为难的事实。因为没有优质的教育教学业绩,学校就不能上档次、树品牌,而社会对优质教育教学业绩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分数。这个问题牵涉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二是德育受传统意识形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促使教育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德育工作理应在其中)。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新环境下,青少年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德育工作如何发展?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热点议题。本文拟就“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思路”两个议题展开论述。 一、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青少年的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德育的整体配套教育工程却未彻底改革与完善,致使青少年德育工作出现了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六对矛盾上: 1.变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德育传统教育内容及观念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于伟 《教育研究》2012,(6):36-43
以透视卢梭的公民教育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思想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反思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一公民教育的第一原则,为公民教育的前提性问题思考提供一个视角。从整体视域考量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其公民教育和自然人教育的契合和断裂映射出他在寻求教育中"个人"与"国家"之间黄金分割点上的艰辛努力和困惑。这一寻求带给我们公民教育前提预设的宝贵的文化财:个人自由——限度因所处社会发展阶段而定,归宿点在消极自由而不在积极自由;国家权力——道德上引领而非塑造,目的在个人而不在国家;社会定位——社会"人化"与人的"社会化"兼具。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对提高个体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为特定音乐文化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在国民教育的音乐文化教育范畴中,又行使着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学校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却不太受学生欢迎。这很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对音乐课的课堂形式及教学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社会价值、现实意义、社会需求多样化等角度探讨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需求,并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个人需求:提升人的求职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人们需要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两个需求应保持一致,但在实践中却经常呈现矛盾,在调节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有关的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内,尽可能地解决两大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体对受众的意识形态要求与受众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相比,前者是作为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组成之间的矛盾,而后者既体现反映了前者,又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矛盾冲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13日,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联邦议院就“教育与创新政策”发表了一项政府声明,要求创造一种教学与学习的新文化。施罗德把人们是否有受教育的机遇称为21世纪的社会问题:“教育——这对我而言是现代化社会政策与创造未来的中心议题。”施罗德的这一政府声明,引发了德国关于青年教育与培训质量问题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个美丽和深刻的世界。它主要的社会和人性的使命是促进社会和人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与人和社会生活是不能分离的,这是由音乐的传统目的在于人的提升和净化而决定的。社会的需求也开始考虑学生的素质,但却把音乐素质放在微不足道的地位。这是不健全的社会需求。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块净土,用艺术教育的有限资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问题,即高等教育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中正常地发挥作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表明,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运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国家中央控制(即计划调节)和市场的自发作用(即市场调节).这两种主要因素,作为影响高等教育的两种主要力量,因其在各个国家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运行体制不一,而导致在不同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学科的本质钟启泉:“音乐教育”(music education)存在两个侧面。一是借助音乐去教育人的侧面,二是给人授以音乐的侧面。前者所强调的是促进人的成长的所谓“教育音乐”,而轻视艺术技巧;后者所强调的恰恰是艺术技巧,而不是作为人的综合教育的一环。音乐教育囊括了这两个侧面。不过,它们之间的均衡,是随着“公共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以及时代与社会情境的不同而有着极大的差异的。例如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倡导“音乐教育的目的、价值应当求诸于作为艺术的音乐本身之中”,其实这就是赖默(B.Reimer)所标榜的“…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两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是一对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的矛盾共同体,尽管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的个性特征受地缘优势和表现形式的影响而显得鲜明透彻,学校文化则显得模糊含蓄。因审美差异和包容性的不同,以及政治的干预不一样,社会文化比学校文化表现得更为多元。此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两种文化的延留状况也不一样,两种文化内部的层次感也各有千秋,而且社会文化比学校文化更具有两难性。这两种文化差异上的矛盾推动了社会文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和示范——仿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模式。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的教授,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其教育理论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16.
正一、根植教育本原认识初中化学教育"本原"即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一位卓越的散文家,曾经很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要老实不客气地说,甚至以权威口气对你讲(因我自信在这点上我是对的),你必须养成对文学深入钻研的习惯,要一点一滴、仔仔细细地弄清每个词的确切意义……一个人尽可以把整个美国博物馆中的图书全部读遍(如果能假设的话),而仍旧是个‘不通文理’和缺乏教育的人;但是一个人却可以仅把一部好书一字不漏地读上十页——也就是真正精确透辟地阅读,——而从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失为一位受过教育的人。”他的话指出了可能出现的两种矛盾现象,说明两种不同的读书习惯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了“义务异化”,并忽视了公民的权利意识,这导致了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强调不同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公民教育中理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再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保证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男女都一样”和“女人味”是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节点上应运而生的时代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期的性别文化特点。这两种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分歧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冲突:既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相矛盾,也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中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潜伏于“无性别”的幼儿至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会明朗化,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成才进程出现徘徊、停滞甚至逆转。为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性视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0.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全民自身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力量整体不断提升,自由随心的音乐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如何转化这一矛盾,实现音乐兴趣培养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成为现行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经过辩证分析二者关系,探索二者存在的矛盾和联系,提出实现音乐与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