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高等学校通报》杂志在一九七六年连续刊文,介绍了苏联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六——一九八○年)高等教育发展的计划。现将文章所提供的数字材料,整理如下,备了解情况参考。  相似文献   

2.
3.
1985年7月4日,苏联高教部召开了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积极分子会议,讨论如何贯彻苏共中央6月全会精神,进行高等和中等专业的教育改革。会议通过了题为《关于改造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干部进修系统的措施》的文件。已卸任的高教部长叶留金在谈到改革的基本方向时说,改革的目的是:“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保证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所需干部。毕业生应成为加速科技进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是很落后的。俄国的农奴制开始形成于十五世纪,存在了四百多年,社会生活充满了中世纪的宗教愚昧。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比较注意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开始筹建科学院,创办专门学校,等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开始了一次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八十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但在经济上,在科学、教育上仍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落后。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经过6个月的激烈讨论和交锋,迫使政府接受了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重要补充的要求,这些补充要求政府不能把对大学进行资助与对劳动法案进行改革看作是不可共存的举措。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政府终于实施了对高等教育进行的相关改革,包括提高学费征收标准等。这是大学第一次能够把增加的学费纳入由《高等教育贡献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规定征收的杂费之中。  相似文献   

6.
联邦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国外职业教育》2004,(2):47-47
澳大利亚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经过6个月的激烈讨论和交锋,迫使政府接受了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重要补充的要求,这些补充要求政府不能把对大学进行资助与对劳动法案进行改革看作是不可共存的举措。尽管如此,澳在利亚政府终于实施了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卡甘关改革,包括提高学费征收标准等。这是大学第一次能够把增加的学费纳入由《高等教育贡献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规定征收的杂费之中。  相似文献   

8.
苏联《高校通报》杂志1987年11期公布了本国高等学校的一些最新数据和其他资料,摘要如下: △1914年,俄国有105所高等学校,学生12.7万人。这些学校都集中在俄国欧洲部分的21个城市里。目前,苏联有高校897所,遍布全国443个城市。1987年招生110万人,1986年毕业83.95万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09年举行的高等教育世界大会上绘制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蓝图。大会定义了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的新趋势,指出显著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参与、教育提供者的多样化、新学习方法的应用、聚焦质量保证等特征。尽管世界各地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会议相信通过整合上述新特征,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将会缩小。文章还重点介绍了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开放与远程学习以及各种ICT技术为高等教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发展契机。除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势态良好之外,开放与远程学习目前也在中等教育和非正式学习中获得广泛应用。日益增加的开放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能够降低开放与远程学习材料的成本。因为这些材料可以在世界各地分享与应用。此外,移动技术将成为非正式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低成本计算设备的面世也将加速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使加拿大青年接受“最好的教育”,保证国家在21世纪的繁荣,加拿大高等教育近年来实施了诸多新的改革。主要有:联邦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积极介入和支持高教改革;高校主动面向社会办学,市场化取向显著;实施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为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与变化 ,不断推进和深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为迎接 2 1世纪的到来 ,日本在上个世纪末即开始倡导高等教育的个性化 ,努力提高教育研究水平 ,积极探讨终身教育的策略 ,各大学开始在自我检查评估体系和大学经营组织灵活化等方面进行改革。步入 2 1世纪后 ,学术、科研以及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 ,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各高校面前。日本的大学将迎来升学率为1 0 0 %的年代 ,高等教育、学术政策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将就日本大学改革动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以期对我国高教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一、开展法…  相似文献   

12.
一 1985/86年度苏联理、工、医、农、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各类高校共有894所,在校学生528万人,平均每万名居民中有191人,仅次于美国(286人)、加拿大(263人)和古巴(194)而居世界第四位。工科大学生229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43.4%。528万大学生中全脱产者(即企日制)293.2万,占55.5%;不脱产者(即夜校和函授)234.8万,占44.5%。专业总数据1975年统计为350个,近年又有增加。全国高校教师约45万人,师生比为1:12。二苏理工科院校学制大多为五年,少数为五年半。各校按国家统一的考试和录取  相似文献   

13.
从五十年代起,苏联高等教育,为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开始迅速发展,在校学生由1950年的120万发展到1980年的520万。现在全苏在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由1960年的350万增至1500万。苏联人认为,这支庞大的专家队伍,是2亿6千万人口中最富有创造智力的积极部分,是苏联的最宝贵的“黄金储备”。目前苏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推进遇到重重困难,工业发展迟滞,农业近十五年来投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进入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在于人才的开发,人才的开发则主要取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反过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在苏联,科学技术革命引起对未来专家要求的改变。苏联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蕴酿着新的改革。苏联官方透露,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正在制订包括高校教学体系一切方面的规划。作为这方面的一项中心工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苏联的高等教育同世界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的特点是高等教育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加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整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86年6月1日,苏共中央公布了《我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经过社会各界半年多的讨论,又于1987年3月21日发布了改革的正式文件。这个文件虽然在名称上涉及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两大领域,但实际上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苏联领导部门正准备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和整顿.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苏联的高等教育同世界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的特点是高等教育的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加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整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苏联高等教育为了适应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家在职业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当前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新型专家等问题。苏联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教育的措施的决议》中提出,为了适应现代技术和生产的需要,要着重注意培养知识面宽的专门人才。叶留金提出:“今天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仅是将在二十世纪,而且也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生产部门里工作的专家,他们在高等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应当使他们能够在这些遥远的年代里都有效地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世界里:贸易全球化;科学技术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金钱、产品、思想,甚至文化现已突破国界。当然,教育也由于学生和学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而成为一项全球化的事业。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美国的高等院校为了提高自身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力,在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强化学生外语的学习;把国际化的学习渗透到课程当中:通过政策和实践传播国际化思想与教育。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随着德国联邦制改革的进行,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新发展动向,联邦和各州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对教育的管辖权和财政分担办法,各州的教育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为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质量,保证数量,德国联邦和各州将密切合作,共同制定《2020年高校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