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菁华 《考试周刊》2007,(35):36-3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互动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交际互动能力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潜在因素的影响,使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在诸多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手段和方法、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课堂互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摒弃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静态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听说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是手段;"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是途径;"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三动",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法向学生交际能力的多层次训练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4.
唐怡 《文学教育(上)》2008,(18):131-131
现在英语的交际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一直困绕的问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很差。为此,我们教研室经过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拿出了我们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全方位的改革,旨在提高我国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因此探寻最佳的学习法就尤为重要.采用由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转变,主张给学习者更多的学习机会,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是交互英语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就离不开交际。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互动交际教学是强化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教为线索,给学生提供表达交际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为活动主角,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表达个人观点与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让学生听懂,并会说、会读、会写。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英语教学大致有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和互动教学和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本文谈到的教学是以"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论述师生互动的必要性,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师生互动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交际性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是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互动性,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交际性语法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组织真实生动、互动性强的各种交际活动,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语法知识向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形式,把输入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178-178,186
随着高中生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近几年来中专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学生素质、师资务件、教学方法等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改进教学方法为主的一些建议.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环境,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情感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