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出版活动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科技、文化书籍,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开启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中,徐继畲无疑是一位佼佼者.他于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一书,把当时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水平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并曾深刻地影响了郭蒿焘、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近代化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徐继畲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但是长期以来,他却被作为投降派而遭到历史的冷落.本文拟对其任职福建时期的政治活动与思想进行一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正式启动,首开我国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埘京师同文馆创立背景、嬗变过程的探讨,重在说明其对近代外语教育产生的首发作用及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等外国人和中国知识界人士,成为翻译出版西方法学书籍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汉译法学出版领域整体呈现书籍数量多且主题丰富、出版时间与地域分布不均衡、出版机构类型众多、出版活动与时局走向紧密相连、出版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汉译法学书籍大量出版,助推了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机构和职位的设置情况,统计了其翻译出版的主要书籍,进而分析了其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归纳了此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贡献和意义。文章指出,对于京师同文馆进行的翻译出版活动,应给予其在近世中国翻译史和出版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10.
<正>探究近代中国西学翻译的历程,其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末清初的发轫时期、江南制造局及同文馆的复兴时期、林纾严复的代表时期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时期。其中,生于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年(1921)的严复在中国近代西学翻译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精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兴起,西方书刊翻译与出版规模不断地扩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图书收藏事业的发展,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墨海书馆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人创办于1843年,也是上海最早一家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后期的翻译活动既为晚清西学东渐发挥出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为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莉  兰兴伟 《兰台世界》2015,(7):115-116
墨海书馆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等人创办于1843年,也是上海最早一家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后期的翻译活动既为晚清西学东渐发挥出其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为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五、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出版学习外语的书籍介绍声、光、化、电等西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亦是张先生早年出版活动之一。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国内对翻译出版西方军事工艺和自然科学的书籍日益重视。维新志士的政治目标是变革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和教育制度,其出版重点当然在介绍宣传维新的社会科学书籍。但是,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是“泰西实学”的一部分,为“振新吾国”所必需,所以张先生并没有忽  相似文献   

17.
蔡燕 《兰台世界》2015,(3):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蔡燕 《兰台世界》2015,(7):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李鸿章,晚清重臣,作为洋务运动领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其在督抚各省和举办洋务的过程中,除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都有重要影响外,他还是推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人物,特别是在作为洋务运动人才摇篮的近代新式学堂的创立和发展中,其地位更是突出,可以说无人可出其右。一、近代新式学堂设立的原因和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  相似文献   

20.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