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务印书馆     
解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由一个综合出版发行机关改组为国家的专业出版社,主要担负了(一)翻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著作和(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工具书、教科书、参考书这样两个任务。我们去年对这两项任务作了五年的设想。我们深信,向我国读书界介绍外国古典和当代的学术著作,将对我们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确信,任何一种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到今年,已经整整八十五周年。建馆的时代背景商务印书馆成立的这一年,已是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五十五年之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达半世纪之久。在这五十余年间,世界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帝国主义阶段,而清王朝在被英国用炮舰强行打开闭关自守的的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商务印书馆历史研究的著述中,常常忽略了一位重要人物——它的法律顾问丁榕。笔者根据丁榕之子丁恩穗《丁榕与商务印书馆》(未刊稿)提供的线索,钩沉溯源,以期再现这位民国大律师的风采,以及近代出版史上几件诉讼案的始末。  相似文献   

4.
孙林 《湖北档案》2007,(7):45-46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侵犯上海,遭到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29日凌晨4时20分,日本飞机多架由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本第三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向上海闸北一带俯冲空袭。上午10时许,日机向位于闸北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房投弹数枚,引起猛烈爆炸,由于厂房内纸制品堆积甚多,燃烧极快,到下午5时许,全厂尽毁,焚余纸灰飞达数十里外,占地80余亩的商务印书馆数座厂房被烧成断壁残垣,变成一片瓦砾。  相似文献   

5.
沈雁冰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进入商务印书馆;他在商务印书馆的时间不长,但因缘不短。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在张元济的日记里。《张元济日记》1916年7月27日的“用人”栏里记有:北京分馆经理孙“伯恒来信,卢鉴泉荐沈德鸿。复以试办,月薪廿四元,无寄宿;试办后彼此允洽,再设法”。卢鉴泉名学溥,是沈雁冰的表叔:当时是财政部公债司长。沈德鸿是沈雁冰的名,不久他进了商务。沈雁冰到商务编译所,开头短短一段在改函授生英文课卷,此后和高级编辑孙毓修一起工作。孙毓修是江阴南菁书院学生,所以得到当时版本目录学家缪荃孙的熏陶,1908…  相似文献   

6.
7.
商务印馆是我国近代一家大型民间出版社。它建馆最早,持续的历史也最长。传播近代知识和保存我国传统文化,都有卓越贡献。它与我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无论其倾向如何,均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可算是商务的特征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般说来,商务印书馆的倾向比较保守,或日稳健,与急进派陈独秀不可能发生什么瓜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陈独秀与商务的关系,是在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所工作之后。陈独秀与商务印书馆所发生的有关事宜,都由张元济的过问或处理才解决的。陈,张二人都出生于晚清中兴时代。中法战争,清政府不战而败,张元济时已十九岁,陈还只七岁。甲午战争,中国败于东邻日本,陈已十七岁,由此开始关心时政。而张此时已与康,梁一起倡导维新思潮了。陈是康、梁的追随者,是与张同属一个思想方向的后进者。他俩均出生于书香门第,不过张元济多了一些旧学,而陈独秀则多了一些新学。陈独秀与商务印书馆,或曰陈独秀与张元济,由于个人的命运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他俩各走自己择定的路,但始、终有缘,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8.
9.
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时候(1897),我还没有出生,按年龄来说,我比商务小。关于商务的历史,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我和商务的关系,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1927年,那时我27岁,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老子研究》。那是我26岁时写的,由当时正在主编《教育杂志》的李石岑先生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很快就被接受了。这位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建馆100周年了!它开创时是个小印刷所。先是脱颖而出,继而执出版业牛耳,成为旧中国极少数最成功的民族企业之一。“一·二八”战火没有打垮它,硬是在废墟上重又站起;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它虽然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但也没因困难而变节;从总的历史进程来看,它对人民、对文化是大有贡献的,所以解放后在对私改造前,  相似文献   

11.
正商务印书馆在百度百科中显示有5个词条,分别为:中国大陆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及澳门分馆。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编制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于去年6月在北京发布。这是第一次由世界顶尖品牌研究机构对中国本土品牌进行的全面、科学的评估,入选的500家企业涵盖了当今活跃在市场上的所有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老字号”商务印书馆成立105周年之际,商务印书馆记者沙龙在京成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日报、文汇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读书时报等中央和地方20多家新闻单位成为沙龙成员。“商务”建馆以来首开成立记者沙龙之先河,旨在请媒体记者们发挥信息优势和舆论监督作用,为“商务”献计献策,加大对商务图书的宣传力度,打击盗版《新华字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经修订之后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读者面前,确是文化读书界的一件喜事。 商务印书馆趁这本书的修订再版,发动了一次强大的宣传攻势,他们不惜以重金(据说付了10万元广告费)在《光明日报》上做了一则气势非凡的整版广告,既有力地宣传了这本词典,又树立了自己在读者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叶新 《出版史料》2008,(1):113-113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商务印书馆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谈及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影印古籍的贡献,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新 《出版史料》2010,(2):72-72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其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  相似文献   

17.
李辉 《编辑学刊》2006,(5):61-64
从1913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到1936年6月出版《药用植物》一书,鲁迅与商务印书馆交往23年.在此期间,他以书信、杂文等形式对商务印书馆作过许多零星的评论,这些评论有的涉及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有的臧否商务印书馆的具体人员.从这些评论中隐约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即商务印书馆更多时候是他批评的对象.对于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对鲁迅的这些评论作些简单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辉 《编辑之友》2005,(3):75-77
196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70周年,这一年也是王云五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恰满两年.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年届八十的王云五在<七十年与二十七年>中回忆起当年被胡适推荐加入后,"卒结下不解之缘,蝉联八年,短期他就又被坚邀返馆,主持全局;复经十七年,连前八年,人生百年已耗其四分之一于此,盖势成骑虎,欲下不能;又以迭遭丧乱,欲去亦有不忍."商务印书馆历经三次战争劫难,幸赖王云五救危扶颠三度复兴.1964年秋加入台湾商务印书馆后的王云五自称进行第四度复兴.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一个案评析王云五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对其出版理论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论述了我国出版业的巨擘——商务印书馆及所办东方图书馆的出书藏书活动,以及图书出版业与图书馆事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一个层面上展示了其时人借出版而扬名、出版人借学术而声显的渗透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传芝 《编辑之友》2011,(4):121-124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在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围剿和文化洗劫中,通过图书出版维持商业生存的文化抗战,大大加速了商务人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同时也加剧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业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军对商务的军事围剿与文化洗劫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另两家是McMillan与McGraw-Hill)。在日本侵略者的两次空前的摧毁与洗劫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