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数据无疑是当下人们的关注焦点和热议话题。关于大数据的定义与特点,各路专家已给出了全方位解读,而现今大数据已经基本告别知识普及,迈入实质应用阶段。故而对其概念,在此不予赘述。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数据价值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所说:"大数据开启了一场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到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这将是一场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巨大变革。大到国计民生,小到企业营销,都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得到影响和改变。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2.
邱然 《科技与出版》2021,(10):79-83
大数据将推动出版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具有内容创作领航、读者阅读赋权和出版流程再造等优势.通过行业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出版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讨好读者、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大数据杀熟、用户隐私保护堪忧和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秉承导向为先、人才为本、盈利为基、保护为要、制度为纲的大数据应用策略,全方位推动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邱然 《科技与出版》2021,(10):79-83
大数据将推动出版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具有内容创作领航、读者阅读赋权和出版流程再造等优势.通过行业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出版业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讨好读者、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大数据杀熟、用户隐私保护堪忧和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秉承导向为先、人才为本、盈利为基、保护为要、制度为纲的大数据应用策略,全方位推动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游 《传媒》2023,(10):73-75
本文分析了出版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培育出版业新模式、新业态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出版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出版业大数据体系的管理运维模式进行了规划设计,并预判出版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完成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期进一步推进出版业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加快数据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出版业,不少单位对大数据还处于讲概念阶段,其应用远未达到互联网业的程度.不过,业内也有一些单位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近了.下面笔者就观察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李晓明 《今传媒》2016,(9):171-172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也逐渐被诸多行业所应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认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将走进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出版行业来讲,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本文将着重分析大数据对出版业的作用及大数据在出版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立 《传媒》2018,(12):1-5
我们在《坚守与变革?遭遇大数据时代的传统出版业》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从数据类型、数据特征、数据利用等各方面分析了传统出版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异同,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与影响,也归纳总结了国家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出版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应对尝试,并为传统出版单位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面对大数据,传统新闻出版业如何研发与应用?以下内容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金 《出版参考》2014,(12):12-13
正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8.28亿,微信用户数也已达6亿,手机淘宝用户(不含天猫)和支付宝用户均破1亿,购物人群已占淘宝互联网购物人群的三分之一,成为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有线互联网时代匿名用户不同,手机或平板用户之间,是人与人的关系,微信用户与论坛用户ID不同,不再是"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是若干个活生生的人。这还不只是用户数量的简单增加,随着SNS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用户平台、用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加,用户与信息、用户与商品和服务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加,用户量、物流、现金流、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加,用户行为呈海量爆发式增长,用户数据呈现  相似文献   

9.
介晶 《传媒》2018,(12):15-17
"大数据"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务院部署与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谋划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那么出版业到底有没有大数据?又拥有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有哪些差别呢?这些差异在未来是否可以得到转化?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李大美 《传媒》2018,(12):11-14
关于传统出版业的数据规模,目前国内外均无明确的统计,只笼统地认为规模不大,这也只是与网上数据比较而言.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但这个数据究竟如何得出也无从追查.为了弄清楚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据规模究竟有多大,笔者尝试着利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发布的《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统计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得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数据量,以便大家了解.  相似文献   

11.
自2013年起,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许多现实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大数据应用的效果.一方面大数据应用在出版行业中的意义备受肯定,另一方面真正利用大数据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案例却不多,其原因主要由于出版业大数据思维薄弱,大数据研究没有落到实处,行业信息不全、数据缺失等问题导致大数据应用难以发力.对此,应当在全行业树立大数据思维,从基层出版企业开始重视原始数据的积累,加快建立分级数据平台,同时要注重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建立大数据研究机构,使大数据研究在行业内尽早落地,加快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正逐渐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大数据将革新出版业对信息和知识的搜集、储存和传播方式,对整个出版产业体系的重构起到决定性影响。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业如何应对大数据?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这些都需要出版业界进行前瞻性的深度思考。吴赟在《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与阅读》中,为我们解析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应深度思考的五个关键命题,指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新的重要战略性生产资料,将是未来社会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作为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无疑将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对出版管理、编务和营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及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并从出版商角色转变和数字出版向数据化出版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是一种信息现状,同时亦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向,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出版业更好地厘清人们对阅读的真正需求,从而让出版方能够准确地找准自身的定位,选择更适宜、准确的出版内容。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信息网络化问题,国家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在阐述大数据对我国出版行业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为实现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完成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内涵、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关于"大数据"的特点,却得到专业人士的共识。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各种语言发表的关于"大数据"文章中,对于"大数据"的4个特点达成了一致。即:Volume(数据量大)、Velocity(输入和处理速度快)、Variety(数据多样性)、Value(价值密度低)。维克托在其《大数据时代》中表述,大数据并不是字面上所表述的"大",大数据的内涵是:数据量巨大的、全部的、混杂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已渗透到各行业领域,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称这样一个时代为大数据时代。出版业的大数据分为出版社既有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两个类型,出版社对用户信息的有效挖掘可以实现内容精准服务、产品精准营销、广告精准投放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19.
王斌  郑满宁 《出版广角》2013,(23):37-39
基于用户阅读及相关行为的数据挖掘和开发是出版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只要出版集团给予其灵活的试错机制,一定能给出版机构带来新的业务领域和社会价值。近来,大数据成为社会热议,其技术特征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行业都在了解和评估其对自身的潜在影响。对于出版业来讲,信息技术的冲击已不陌生,十余年前开始就在探讨数字化出版,这些年来从出版介质、出版内容、到出版流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