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媒体角色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论述的一项重要思想内容, “两创”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继“二为”“双百”之后提出的最新文化发展方针.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要遵循和恪守文化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又要善于借助外在力量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新闻媒体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无疑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重要推手,它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传媒的新指示、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吕淑琴 《档案与社会》2006,(1):39-39,49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创新是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因此,要以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思路、创新的途径、创新的办法解决信息化背景下市档案工作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秋 《青年记者》2016,(24):43-44
埃弗雷特·罗杰斯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者,作为发展传播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他在著作中完整叙述了“创新扩散”这一独特的传播效果研究理论,受到了全世界众多学者的热切关注,也被后人称为勒纳与施拉姆的继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技术革新如何普及的研究,也就是对传播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①创新扩散理论也成为发展传播学的一个“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交叉共融理论视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探析以交叉融合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治理流程上引发创新思考;考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出场的现实语境与发力点,从“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双重维度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敦煌文化及元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使敦煌文博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一脉,为丝路文化、丝路精神的传递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及传播载体。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丝路文艺也随之发展并壮大,为文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敦煌文博会为例,对历届敦煌文博会中的文艺剧目及演出进行梳理,分析这些文化内容的创新所在及传播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故事化”“场景化”“时代化”等特征;同时,在技术、艺术及文化的加持下,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叙事中凸显历史厚度,在艺术呈现中“穿”古“越”今,在技艺融合中彰显文化魅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关照,使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更为鲜活生动,由此引领丝绸之路文化情怀。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让敦煌文化遗产“活”起来,并以技艺融合赋能丝路文化,为打造持续、创新、有影响的丝路文化构建新的文化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8.
李熙 《编辑之友》2008,(3):28-3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样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大学既是孕育知识、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广大师生赖以“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等创新文化的精神家园[1].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大学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其中大学教育课程的创新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根据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界定大学课程的内涵也需要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视野中去探索和分析,按照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去建设,以“顾客满意导向”予以评价[2].由此,现代大学课程可以定义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机器运行系统,而高校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创新事业正在实现爆炸式发展.中国的数字编辑正在从事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在传统内容编辑的职业坚守与数字媒体展现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行,一“变”一“守”,亦变亦守.本文从中国数字编辑从业者的视角,研究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浅析科技创新对加强文化自信的作用,试论科技创新助力文化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国在新世纪全面推动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江泽民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弘扬我国的先进文化,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王雪梅  王学嘉 《青年记者》2016,(23):152-153
为体现与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2015年6月,由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文联以及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共同举办的“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冀南名城沙河市召开,众多文化名家共谋传统村落深入发展大计.古老传统的村落是我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不可替代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财富.由此形成的“古村落文化”,既是传承民族美德和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石.本文以河北省井陉县古村落为例,展现新媒体时代“记住乡愁”与“古村落文化”的传播,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古村落文化”传播做出思考与探寻.  相似文献   

13.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较早开发和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与发展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中原传统文化对历史记忆和文明元素的承载需要保持、发展、传承和创新.增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有效发挥其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文化属性,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4.
最近颁布的“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调整学科布局,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这个指示非常重要。“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的要求,完全适用于编辑学会的工作。它对编辑学会已经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做了高度概括,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前进方向。编辑学会要努力推进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这是出版事业更加繁荣昌盛的需要,是提高编辑队伍和培养编辑人才的需要,也是编辑学自身向前发展的需要。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两者不可分离,理论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如果没有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势必停滞,甚至萎缩。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就是人类在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上不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本文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分析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三个事关”,精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内涵;从“三个方面”精练总结了宣传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论方位;通过“七个着力”,精准提供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指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民生周刊》2023,(10):69-7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调查研究是实践的重要手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桥梁。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历史方位,要不断汲取经验智慧,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决策的同时,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在调查研究中推动理论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持续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历史性逻辑为研究方法,以传统耕读文化为“母本”,观照其在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因循与发展,从遗产保护、价值传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耕读文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如何充分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创新有效地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提高党的创新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干部群众“真看真懂真信真用”,是新闻战线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2016年,重庆日报抢抓媒体深度融合契机,在充分挖掘党报理论宣传传统优势基础上,推出微信公众号“理论头条”.今年起,在公众号运营日趋成熟的基础上,重庆日报又适时上线“理论头条”移动客户端,构建起包括《重庆日报·理论版》、“理论头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在内的融合传播体系,致力于通俗化、大众化理论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心术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成为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推动中国核心术语的创新阐释、多语种翻译、融合出版与国际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核心术语的传承发展践行“让文字活起来”的目标,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打造精准化、品牌化、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以学术出版促进中外融通。  相似文献   

20.
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出版业态的演变逐步呈现出“粉丝经济”化态势.文章从产业链的三个维度以及出版业态变革的动因出发,分析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粉丝经济”化业态的可适性,提出以PGC内容生产系统为基础的“票友经济”化出版业态,认为推动“粉丝经济”向“票友经济”跨越是出版业态创新路径的最佳选择.出版者应坚守本分、准确定位,进行新业态下的产业链创新,最终实现出版的文化选择与传承,完成文化知识体系构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