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所谓新闻评论,按一般的解释即新闻媒体所发布的言论的总称。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现象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一向被人们看作是新闻媒体的声音、灵魂和旗帜。早在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就将评论称为“报纸的心脏”。 比起报纸、广播、杂志,电视新闻还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尽管电视在形象化方面有着报纸、广  相似文献   

3.
4.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我国在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上,首次将“评论权”载入国家人权文件——-4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强调:“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  相似文献   

6.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7.
忌“偏激”“偏激”,这是评论写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有些评论的毛病,在于作者意气用事,言辞上失去节制。有的评论前头写得很好,论证有理有据,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可是写着写着,作者火气上来了,笔下也就冒出一些过激的话。但这无以服人,徒令读者齿冷。  相似文献   

8.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散文味”、“诗歌味”、“杂文味”,尤其提到写评论时,强调“杂文味”;提到杂文时,才讲到要防止“评论味”。“评论味”似乎不怎么受青睐。《楚天论坛》的编者却把“评论味”作为一种追求,效果如何,自有待实践会作出评价,但我对他们的追求,先要投赞成票。众所周知,评论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和重大新闻是孪生姐妹。要说“评论味”的话,首先,它姓“新”,注重时效性。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闭幕,人民日报就发了社论《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而奋斗》。三峡工程在人代会上通过,人民日报发了《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的社论。这些评论都及时揭示了重大新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激励,发挥了新闻评论的特有作用。如果这些评论不是和重大新闻同时发,而隔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6,(1):25-25
喻国明:《超级女声》看似一个歌手选拔赛,实质上却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破除等级感的虚拟场合。不过,说到底,这样的节目只是电视节目形态的一个配角,无法成为电视的主流。(答《了望东方周刊》记者问)杨吉:当一些评论家们热衷于从文化学、传媒学、社会学等视角对“超女”进行解读并自得其乐的时候,事实上,它是作为“营销事件”的真相而存在和发展着的(文化的以及其他的只是营销行为的衍生品)。(《21世纪经济报道》)网民:《超级女声》在全国范围的火爆并不是一场刻有民主符号的庶民的胜利,也不是什么平民造星运动的成功,它的成功,是因为在客观上迎…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媒体“看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通常在第一时间通过人民日报传播到全国.人民日报评论以很强的针对性与权威性,成为外国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以及国内各界判断时局的重要参考.人民日报评论被视为中国官方舆论的代表,是中国主流评论的“重器”.  相似文献   

11.
评论,特别是党报上的重要时评政论,当然要严谨周密,稳稳当当,字正腔圆,甚至要滴水不漏。但是,严密不等于保守,稳当不等于平淡。如果谨小慎微,草木皆兵,消极防守,盲目求稳,不敢“闯”,不敢“冒”,不敢说新话,那么,久而久之,党报上的评论就圆滑于鹅卵石,柔弱如软面团,还会有什么针对性?还会有什么战斗力? 为了使评论有针对性和战斗力,能够解决一点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就要争取把评论写出“棱角”。有了“棱角”,才能一针见血,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1):44-46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就是"言之有物"。当然,不只是新闻评论,其他新闻体裁,推而广之,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然而,这个最基本要求,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的难。  相似文献   

13.
14.
《青年记者》2008,(11):40-44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媒体的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南方板块"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评论阵地,其创新意识及发展壮大的路径值得所有媒体学习与思考。本文主要从南方时评的角度简要分析"南方板块"的创新之道,通过分析其创新特色、角色定位、影响等方面归结出值得借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姜赟 《新闻战线》2020,(16):3-6
思想是评论的源泉,政治是评论的砥柱,技术是观点呈现的手段。当"舆论主场"变成"舆论广场",便进入一个"观点+"的大评论时代。态度式观点应让位于分析式洞见,信息增量型评论应让位于知识增量型评论。同时,要深挖潜力,释放融媒体评论生产力,巧借外力,同音视频及作图设计人员组成团队,共同创造音频、短视频、H5等更具吸引力、影响力的原创观点类融产品。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整个媒体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把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意图传达给群众的桥梁,是编辑部表明立场和态度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一个时期的报纸评论,直接体现这一时期党委中心意图和宣传方针。所以人们常常把评论视为报纸的灵魂,视为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相似文献   

18.
“评论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和评论是报纸上不可缺少的两大文体。但是,新闻和评论在报纸版面上并不是平分秋色。一般来说,总是新闻多,评论少。打开一份报纸,可以看到几十条新闻,而配有评论的不过屈指可数的几条。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主要的就是“评论价值”。二经常写评论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给有些新闻配评论,不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写出一篇相当不错的东西,而给另一些新闻配评论,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的“每周经济观察”专栏创办10年来,先由我主持,后改成由我主笔。这个专栏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前两年还被评为首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之一。作为一名经济新闻工作者,怎样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撰写评论文章呢?结合自己创办专栏的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一个撰写经济评论的“三步曲”。 第一步,了解情况——从多种渠道获取经济信息,用多种手段处理信息。 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尽可能做到最先了解情况,深入了解情况,而不是一般性地获取信息。为了建立有效、畅通的信息渠道,我颇费了一番苦心。 我了解情况的渠道主要有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台新闻实力的体现,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深化,是代表新闻观点、媒体声音的重要平台。在评论栏目或评论节目的设置中,应该处理好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