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重要步骤,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教材所述,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及  相似文献   

2.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小学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 ,实际教学中发现 ,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1 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小学自然教材所述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 :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 :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 :土壤中的动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能够燃烧 ,受热后冒烟 ,散发气味 ,逐渐被烧掉 ,腐殖质所特有的黑褐色消退 ,土壤颜色随之变浅。由于课前准备忽视了实验过程的操作规则 ,因而土壤在较高温度下出现了意外现象。情…  相似文献   

3.
土壤成份分析实验的改进潜江王场镇施场小学孙廷金(433100)《自然》第二册(怎样认识物体(三)一土壤》一课,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效果不好,如果在选用土壤时,土壤里含有的腐殖质不够充分,焙烧不充分,效果更差,在实验中应注意和...  相似文献   

4.
土壤改良剂对赣南果园土壤磷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脐橙产区,土壤贫瘠且偏酸,长期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导致土壤的退化现象日渐显现.本试验以赣南果园红壤作为实验材料,结合盆栽实验,研究了一种赣州信丰脐橙果园长期应用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机磷形态,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3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对土壤中可利用磷的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在有效提高土壤p H的同时也有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实验一 土壤含有沙和粘土的实验 谈话:现在请大家用力捏一点土壤,土壤中的土粒粗细一样吗?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把粗土粒和细土粒分开吗?(让学生议一议)。 结合学生设计简介实验方法:先向试管中装入几小匙碎土,再向试管中倒入一些水,用塞子塞住管口,用力上下摇动几下,静置一会,观察试管中沉降的土粒有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6.
1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自然事物的现象与概括 ,来源于对自然事物属性的观察和总结 ,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概念的必然途径。因此 ,在小学自然观察实验中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上讲得多 ,往往收效不大 ,教学中 ,多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土壤的成分》一课时 ,我把实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实地观察 ,让学生到土壤存在的环境 (菜地、农田 )中观察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土样 ,学生会感受到土壤的干、湿 ,对土壤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第七册P12 页 (鄂教版 ) ,在做土壤中含有盐类实验时 ,用木夹夹牢玻璃片 ,用滴管取上层清液 (从土壤溶液中 )滴在玻璃上 ,再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 ,使水分蒸发 ,然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我认为这个实验过于简单 ,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本图 1人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在教学中演示效果较明显。改进后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  实验时 ,先把土壤清液倒入烧杯中 ,半杯为止 ;然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到土壤清液蒸发完为止 ;最后 ,把烧杯底部的物质用玻璃棒蘸一些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 ,当火焰突然变亮或变色 ,并且伴有轻微响声 ,就可以…  相似文献   

8.
李军勇 《科学课》2008,(8):59-59
一、设计说明本实验模拟自然界的水土流失现象及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用洒有碎布的沙土表示被破坏的植被;用盖有手帕的沙土表示草皮类植被;用覆盖有绿毛巾的沙土表示森林类植被。实验中,把盛有沙土的木盒倾斜,显示斜坡,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增加两块纸板实验效果更佳长阳县资丘教育组(443514)高正绪以往做《土壤的成分》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土壤”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土壤冒烟的实验现象,今年,我对这个演示实验稍作改进,演示实验材料中增加了两块硬纸板(或纸片),使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立新 《阳光搜索》2014,(1):124-124
本教具是配合《土壤的保护》一课而设计的水土流失对比演示实验装置,它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探究有植被和无植被的情况下土壤的蓄水能力,通过微观演示模拟自然界的宏观现象。除此之外,本教具还可兼做沙土、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如“土壤”“地表的变迁”等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原有的“水土流失”实验变量难控制(雨量、雨水下落高度)、效果对比不明显,城市的小学生没见过水土流失现象,这样来谈保护土壤就是纸上谈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弥补教材上的这一缺陷,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七册P12页(鄂教版),在做土壤中含有盐类实验时,用木夹夹牢玻璃片,用滴管取上层清液(从土壤溶液中)滴在玻璃上,再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我认为这个实验过于简单,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甲醛为Ⅰ类致癌物,在土壤环境中稳定,并能通过迁移扩大污染.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高达180-720mg/kg干土.本研究针对部分工业企业区土壤中甲醛含量高的现状,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甲醛污染物进行去除.实验探讨了茶皂素的浓度、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茶皂素浓度为5.0g/L,反应温度为60℃,pH为4.00,反应时间12h下,甲醛去除率为99.17%.说明茶皂素对土壤中的甲醛有很好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科学知识涉及过深的现象。比如说,前不久笔者听的一节公开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白糖加热实验,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又举了几个实例——土壤溶解、铁钉生锈等,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开展出现的几个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以期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课后拓展应用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选取4种常见绿植并进行分组,用高速离心法制备土壤浸出液,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下的涂布平板进行菌落数计数统计,结果表明:4种绿植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在104稀释倍数下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同,吊兰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菌落数最高,其次为红掌和绣球,绿萝最低;绿萝组与其他各组在数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结果为教学实践中获取纤维数分解菌提供了一定数据指标,也能对教材中的稀释倍数进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土壤的种类时,课本中是用三个去底的长颈玻璃瓶搁放在木架上,里面放入各种土壤进行实验。制作木架、去底的玻璃瓶都要花一定的精力、时间,特别是去底的玻璃瓶,老师制作时,稍一疏忽没有将瓶底口磨平,学生使用时就有可能割伤手。因此,在研究土壤种类的实验中老师一般只做演示,很少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其实,我们的实验室中有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我们给学生开好这个分组实验。用漏斗代替去底玻璃瓶,用过滤纸代替蒙在瓶口的布,用三脚架代替木架。把漏斗放在木架上,过滤纸放在漏斗里,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就可以进行试验了。但要…  相似文献   

18.
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化学(必修)》中的5个实验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对教材中有文字要求但没有实验,以及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内容,补充了3个简单易做,现象明显,所用时间短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初中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安排有相关的实验活动,其中测量性实验主要以测量为主;演示性实验主要以观察现象为主;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分析的成分,学生不仅要观察现象还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概括。从物理研究的角度来看,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才能总结出某一结论或归纳某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初中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安排有相关的实验活动,其中测量性实验主要以测量为主;演示性实验主要以观察现象为主;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分析的内容,学生不仅要观察现象还要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概括。从物理研究的角度来看,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才能总结出某一结论或归纳某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