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课内容选白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饮用水》单元《水是怎样变热的》一课的第一部分。) 一、提出问题 师:老师听说咱们小朋友很聪明,但不知道你们在家里是不是经常做家务?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测试拧在一起的两根电线师:老师这里有两根电线,它们的两头都露出了一段,老师把这两根电线拧起来。(出示两根电线,并捏住两头将两根电线拧成麻花状。)师:现在你们能一眼就准确地看出左边的哪个线头与右边哪个线头是同一个电线吗?生:不行(多数学生)。生:行(个别学生)。师:你有什么办法?生:把两根线再拉开。生:我从一根电线的一头顺着往上看,就可以找到了。生:我想捏住一个线头拉一拉,这根电线的另一头也会动的。师:这个办法很简单。生:还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把电路检测器两端分别接到两个线头上,如果灯亮了,就是同一根电线。生:…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 确定研究问题 一、根据问题,作充分假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溶解的一些知识,了解了常见生活用品中有哪些能溶解。课后有许多同学还继续探究,又发现了许多可以溶解的东西。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4.
5.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能运用比较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相似文献   

6.
7.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我们的家乡落花潭山清水秀。我们都爬过坡、上过山,谁愿意说一说上山的路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比划一下,好吗?(学生动手比划,教师在黑板画S形的路。)师:像这样依山体形态,弯曲盘绕成S型的路,叫做盘山公路。同学们,你们知道山上的公路为什么修成这样吗?生:为了方便。生:这样坡就变小了。生:上山就不会很吃力了。师: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盘山公路》。  相似文献   

8.
一、课例分析 《结构》一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科学》开发出来的原创性课例。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结构”内容的教学总感到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直想在结构、形状等课例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平时很喜欢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哪些同学来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  相似文献   

10.
师:(出示瘪篮球)这是什么? 生:瘪篮球! 师:让它圆起来,怎么办? 生:打气! 师:打什么气? 生:空气! 师:什么地方的空气? 生:打气筒里面的。 师:打气筒里的气是哪里来的? (评:这个问题改为:“打气筒里的空气够吗?”可能要好一些。后面还会说到。)  相似文献   

11.
12.
师:同学们,谁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生: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生:雨。师:谁再来猜一个?生:白天开门,晚上关门,走近一看,门里没人。打一人体器官。生:是眼睛,白天睁着,晚上睡觉了就合上。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14.
一、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师:取出课前准备的两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用其中的一张折出4/16,用另一张纸折出一个和4/16相等且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并涂色。  相似文献   

15.
在本课教学中我未采用教参中的建议,而是把本课教材进行了拆分重组,并吸取其他版本同内容教材的优点。第一课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本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再制作风车模型并进行实验,使教学的着力点由科学知识转向探究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课例分析《结构》一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科学》开发出来的原创性课例。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结构内容的教学总感到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直想在结构、形状等课例上有所突破。就苏教版该单元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远行》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强。教师教学本课应该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走入角色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师:为什么?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们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