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的一项重要原则,各国对此都有明确规定.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要坚决杜绝变相加刑的发生,也要防止司法人员因司法腐败而利用上诉不加刑进行枉法裁判.  相似文献   

2.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中因适用不当易出现众多变相加刑现象。当前,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都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对上诉不加刑原则存在的主要争论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完善其合理的具体规定,严格贯彻之,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3.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技术性上诉因违背司法公正性、损害司法公信力、拖延诉讼效率而应受到限制。引起技术性上诉的主要原因包括上诉理由审查机制的缺失、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二审裁判的限制、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法定效力不明、监所条件差距带来的留所服刑需求以及不健全的司法教育感化机制引发的虚假"认罚"风险。为有效避免上诉权滥用,应当明确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效力、完善速裁案件二审审理制度、统一服刑标准并强化司法沟通工作,此外,可以尝试在速裁案件中推行有因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如何把握该原则的精神实质,使其真正起到维护司法公正和被告人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因其特殊的法学价值,先后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和采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由于在立法上尚存不足与缺陷,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不加刑”的具体含义及适用范围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需要再认识,以便消除歧义,并处理好与之“有冲突”的司法原则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益。  相似文献   

6.
上诉不加刑异议罗本琦“上诉不加刑””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产生的一项刑事诉讼审判原则。一九七九年被正式写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5条第1款),一九九六年八届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继续保留了这一原则(第190条)。其基本含义是:二审法院对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上诉不加刑原则因其体现了对被告人的关怀和宣示正义的独立价值而走进各国的刑事诉讼法,然而作为外源型的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不仅患有水土不服的痼疾,而且找不到生长的理论支撑。文章通过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析其根源,点析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之缺陷。  相似文献   

8.
《解释》允许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原审判决刑罚畸轻的规定,违背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宗旨。全面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重新审判加刑条件,在发回重审制度中实行有条件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刑事诉讼法》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9.
上诉不加刑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加被告人的刑罚。它确立的理论基础在于诉讼的民主性及刑事诉讼的自由价值,它设立的目的使被告人能够毫无顾忌地行使上诉权,保证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不会由于上诉而更加恶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该原则。但尚不够成熟、完善,需要法律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虽然目前认罪认罚案件可以适用二审程序,但是关于认罪认罚案件适用二审程序成为了具有争议的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将二者适配,绝不是一种制度向另一种制度的妥协,而是在寻求防止认罪认罚案件滥用上诉权与保障案件效率之间的一种平衡。我国诉讼程序上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二审程序作为一种救济程序,其存在的意义不言自明,因此刑事诉讼程序必然包括二审程序,而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与二审程序相适配是十分有必要的。探索建立启动二审程序前的审查机制将无实质争议案件“剔除”,其理论依据在于保护权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保护上诉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建立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机制,平衡效率与公平,蕴含了法理基础。为建立认罪认罚上诉案件的上诉审查机制,必须从事前机制、审查主体、减少上诉事由三个方面打造一个横向和纵向相互融合的系统,打破目前控方或辩方单方面启动二审程序的模式,进一步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建立灵活与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民事上诉审中没有规定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以至于上诉人有可能承担上诉请求被驳回的结果。考虑到国际通行的相关立法,并考查我国目前的续审模式和诉讼利益,也分析了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和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关系和附带上诉的关系。建议在我国的民诉法当中加入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这一原则在有罪无罪的落脚点、沉默权、疑罪从无的规定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给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信息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的必要补充等方面来论述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并通过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来说明谨慎性原则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双重影响。同时指出了运用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主体的价值决策目标是多样因素统一的结构系统 ,既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又具现实可操作性 ;其确立必须遵循发展原则、比照原则、社会适应原则、信念期待原则和综合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直接、言词原则作为刑事审判程序中的基本原则,是裁判者和程序参与各方在刑事审判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审判的公正性和诉讼的民主性。直接言语原则和贯彻要求我国立法对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可预见性规则要求专利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将当时可以预见到的所有等同物写进权利要求书中,否则嗣后不得通过等同原则将其涵盖到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可预见性规则虽然具有使专利权人的权利边界更加清晰的功能,但该规则对等同原则限制过度,与我国当前鼓励研发与投资高价值发明专利的产业政策相违背,且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能否适用可预见性规则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价值论维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二者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论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理论基础,离开价值论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片面的和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保险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保险上的不当得利。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仅仅是看作对投保人的要求,这使保险利益原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目的价值。从保险利益的目的和宗旨出发应当将保险利益界定为对被保险人的要求。因被保险人的定义中已经包含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所以在被保险人之外再另行规定保险利益原则没有必要,因此《保险法》第12条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19.
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责任原则是民事责任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想很好地适用这项原则,必须对其确立的目的、范围以及适用中与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注意该原则在具体适用中应该考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严重的原则缺陷。现行的自愿投保原则、筹资原则、资金管理和运营原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应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个人与政府分担,集体补充”的筹资原则,强制投保原则,省级统筹和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运营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