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教科版"玻尔原子模型能级"教学设计,突出"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玻尔理论"这一核心;以问题为主线,以理论探究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发现为动力,采用物理学史的启发式教学设计和探究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再现玻尔理论的发现过程,引领学生对物理规律美的追求,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达成探究玻尔理论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2.
玻尔在处理原子问题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抛弃经典理论。例如,将电子看成是经典粒子,具有轨道的概念,等等。实质上,玻尔理论是以经典物理为基础,加上了一些量子化条件限制。正因为如此,玻尔的原子理论只是在解释了氢等简单原子的光谱时获得成功,对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就束手无策了。因此,建立一个能解释众多微观现象的新理论是十分迫切的。这一新理论就是量子力学,一批青中年物理学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物理解释问题,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与爱因斯坦等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激烈,最富哲学意义的论战之一。爱因斯坦虽然赞成光具有渡粒二象性的提法,但却坚信波和粒子这两个侧面可以因果性地相互联系起来。而玻尔则固守光的波动理论,否认光量子基本方程的有效性,并强调要同经典的力学概念作彻底的决裂。1923年康普顿实验证买了光量子的粒子特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玻尔的互补性量子辩证法,以达到对量子理论的哲学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玻尔的互补性量子辩证法,以达到对量子理论的哲学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出发 ,围绕爱因斯坦和玻尔争论的要点 ,阐述了互补性原理在量子力学中的核心基础地位 ,并以此核心线索上升到哲学高度 ,来讨论爱因斯坦和玻尔争论的认识论差异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在社会科学中理所当然有一席之地。但教育学的立场问题近年来却屡被提及,其根本问题是对教育学学科知识地位的质疑。这种质疑源自于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经典知识观,但它忽视了知识关注人及其社会命运的最为根本的意义,以及"自我认识"和"反思生活"的最为基本的价值。如果从知识的价值立场出发,教育恰恰是人及其社会生活中最根本...  相似文献   

8.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其所容纳的“矛盾”被称为“真矛盾”。在弗协调逻辑看来,逻辑悖论就是一种“真矛盾”,是可以被弗协调逻辑系统所容纳的。在分析逻辑悖论语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消解悖论的逻辑机制。弗协调逻辑作为一种解悖方案,实际上是隔离了悖论对系统的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意义上的悖论消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相对于协调而区分出来的弗协调,也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贝叶斯决策理论是经典基础性决策理论,要求基于"理性人"假设的决策主体按照规范性决策模型并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作出决策。然而,该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却面临着共同结果效应、信念度函数的不稳定性、偏好逆转现象、"结构"影响等与实际选择行为相悖的认知困境。对该理论的改进存在着传统和非传统两种模式,从认知角度修正和发展该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将决策的逻辑和心理过程有效结合,应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帕累托以"平衡"的思想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真理与效用的关系,他揭穿了社会上及主流社会学界"非逻辑行为逻辑化"的行为,并以剩遗物和派生物理论为工具对此做了解读,而"精英循环理论"则是其理论演练。帕累托的学说揭穿了基本事实的真相,违背了一种平衡,但却是为了建构另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