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竞争是好事。报业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对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对新知识、对生活娱乐的需求,无疑是有益的。在竞争中,“小  相似文献   

3.
广州报业零售市场调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升  罗雄 《新闻记者》2002,(12):53-55
零售状况是衡量报纸的读者拥有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一个地区报业发展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参照。近年来 ,在广州地区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三大报”还是“新生代”的报纸 ,无不将零售作为开发本地市场的突破口。2001年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广州市现有的3026个报摊中 ,按各城区报摊多少的比例抽样选择90个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地区报刊零售市场的流通情况和读者的阅读取向 ,对广州报业市场开发不无启示意义。一、广州报摊零售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 ,广州市每个报摊零售报…  相似文献   

4.
忽如一夜春风来,蓉城新闻界可谓“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管大小报都时兴扩版热和专刊热;遍及市区街头巷尾的报摊上,人们会冷不丁地发现形式多样、五颜六色的报类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据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统计资料表明,1993年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已正式登记入册的报纸,全省就  相似文献   

5.
您见过无人售报的报点吗?在北京城郊清河镇小营两路路北的安宁庄公交车站旁就有这样一个报摊。半年下来,报摊运营正常,报纸与钱数都能对得上。摊主程丽霞女上连连称赞:“北京人素质真高!”程女士告诉记者:“我刚开始在安宁庄车站附近卖报时,只是拿着报纸在路边兜售,收入很有限,想多设几个点,人手又不够,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报摊设立初期,效果并不好。因为担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一份瞄准西安报业市场空百的新闻周报——《美报》摆上了西安街头的各大报摊。这份将内容定位于新闻 资讯的“新报”一出场,即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美报》的与众不同不仅体现在能够将其视野之内的新闻做深、做透,还体现在其资讯服务观念的树立,以及对资讯的精心“料理”,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漫步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街头,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的报摊多了起来,买报读报的人也明显比以前多了。越来越多的报摊和越来越热的报业竞争成为塞外青城又一道文化风景。 两年前,青城人买一份报往往要跑很长的路,报摊和读报人的稀少一直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的一个缺憾。 从今年年初评始,该市不仅报摊多了,在主要街道的路口,大商场、剧场前,到处都有卖报的人,他们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背着装满报纸  相似文献   

8.
在绿茵场上,骁勇的足球明星令球迷们如痴如狂。在我国新闻界,也有一支堪称“明星”的“足球劲旅”,他们虽不在绿茵场上驰骋,却也足以使成千上万的球迷为之倾倒。这就是广州赫赫有名的《足球》报。每逢星期二,是《足球》报出版的日期。傍晚,当它在广州的各大小报摊上一露面,球迷们都要争相购买。笔者曾在广州街头  相似文献   

9.
我有位朋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浏览报纸。一日,陪他到报摊挑选报纸,有的他爱不释手,有的他扔到一边。我问他为什么讨厌那几份报?他说:“这几份报‘看人下菜碟’,太势利眼!”我是搞新闻的,很有兴趣听他对“势利眼”的解释。他边走边罗列了“势利眼”的种种表现。我归纳起来,主要“症状”是:一曰嫌贫爱富。对财大气粗的企业,腰缠万贯的大款,左一篇通讯,右一篇专访,篇幅长似“床单”;而对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则连一个“豆腐块”也舍不得。二曰  相似文献   

10.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7,(3):71-71
发展多元混业经营传媒集团有先声;中英文双语版特刊成“之最”;纸袋售报抢眼报摊;重庆人大立法叫停网络恶搞;河北大力整治新闻出版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乐升 《传媒》2000,(10):30
“好看”与“好读” 由于排版和印刷条件的进步,如今的报纸越来越漂亮了。彩色版面,特大照片,变体标题,各式网底。摆在报摊上,花花绿绿,难怪有人说“现在的报纸就像花被面”。 报紙印得漂亮,这是报业的一大进步。在制版印刷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报纸不能还是  相似文献   

12.
罗晓 《新闻采编》2000,(1):14-16
1999年是南京报业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南京读者最引以为自豪和得意的一年。因为在这个年份里,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价格大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南京的一些报纸竟卖到了一角钱一份,少数报纸还免费供读者阅读。难怪一些业内人士惊呼:当年英国的“便士报”又出现了。但他们又不愿将这种报纸称为“便士报”,而是美其名曰“廉价报”。笔者历时一月有余,每日必购南京市售的所有报纸悉心研究,并在采访各方人士后。方对南京此次爆发报业大战的原因、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南京报业市场的当前现状 目前,在南京报摊零售市场,人们通常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3.
方孜行 《新闻世界》2009,(6):172-172
一天晚上,某电视台在社区类节目中播出一则新闻:某市卖报人张大爷驯养的一只八哥.专爱叼啄人民币。你不管把面值多大的人民币,藏到报摊上的任何一处报层里,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把它叼啄出来。这样的报道是不严肃的,有悖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4.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22):56-57
“后报摊时代”头版功能的变化 对报纸经营而言,报摊、报刊亭极为重要,同城竞争,报摊是第一发行渠道,占领报摊,才有了发行的保证. 也因为报摊的特点,报纸头版的经营受其影响巨大,甚至有“五秒效应”的说法,头版的新闻是否足够吸引人、标题是否鲜活,都会影响当天报纸的销量,进而影响到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报纸头版朝着“导读”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晚上,某电视台在社区类节目中播出一则新闻:某市卖报人张大爷驯养的一只八哥,专爱叼啄人民币,你不管把面值多大的人民币,藏到报摊上的任何一处报层里,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把它叼啄出来,这样的报道是不严肃的,有悖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闻业最近几年真正“火”起来了,一改过去那种“上情下达”多“下情上达”少的传播体制,纷纷展开了争夺受众的竞争。报业范争似乎最为激烈。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等)五光十色,它们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之章招徕读者。“大报”(主要是日报)也不甘示弱,它们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这场以受众为争夺焦点的报业大战正方兴未艾。 报业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报纸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读者花了钱来买(订)报。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毫无疑问是一仲商品。马克思认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报纸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读者就不愿去买它,读它;读者不愿去买、去读,办报的一切意图都会落  相似文献   

17.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3,(12):5-6
《广州日报·綮庆社区》报创刊 11月18日,广州日报肇庆社区报正式出街,引起肇庆读者的热烈追捧。报摊上一摞摞夹有肇庆社区报的广州日报一出街就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8.
提起工人报,不少人都有一种粗、硬和呆板的印象。的确,虽说工人报每年的发行有各级工会给“托”着,但这些“发”下去的报纸有多少人看,看到什么程度就都大可打问号了。工人报的编辑记者不是不知道这个事实,但改起来总觉得又无从下手。首先是编辑人员思想上感到,论底气,不象党委机关报那么足;论名号,没有晚报那么亮;论体制,工会报刊既受工会管辖,又受宣传部门领导。  相似文献   

19.
《太化工人报》是太原化学工业公司主办的一张企业报。从1988年开辟“企业文化”专栏以来,不仅《新闻出版报》就这个栏目的主要特色作了报道,而且北京、四川、福建等地的不少读者也纷纷来信,称赞“企业文化”专栏办得好。作为这个专栏的创办人和编辑,我的确对它倾注了感情和心血,也获得了思想和业务上的收益。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企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玄”的,“虚”的,不象抓生产那么实在。其实,并不尽然。从企业文化角  相似文献   

20.
张文 《传媒》2000,(11):12
在北京各大报摊上都能看到一张四开16版的小报,这张小报在报摊众多报刊中非常抢眼,若问这张报纸叫什么名字,曰《男报周刊》。 新闻出版署是否批准过这么一个奇怪的报纸?答曰:没有。那么,它是哪里出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