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新闻报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财经新闻报道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四个必须",才能具有强大的活力,才能够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于泳 《新闻前哨》2023,(12):30-31
本文以经济日报相关报道为例,对财经新闻报道如何提升影响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申红 《青年记者》2003,(6):32-32
经济报道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经济新闻存在着不少让人难以满意的地方,如经济新闻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太弱,大多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指导,再如,经济新闻的可受性差,要么文章令人难以卒读,要么成为企业简报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等。本文试图揭示当前经济新闻存在的种种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在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当记者7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工作如千钧压顶.经济新闻报道,正由前期"以政经新闻为主",转变为"以财经、产经新闻为核心".这要求记者不但会写新闻,还要懂经济.每-个人都面临着转型.  相似文献   

5.
马川 《新闻知识》2003,(6):48-49
社会新闻主打还是经济新闻主打? 大约从1996年开始,全国出现了“都市报热”。都市类报纸的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晚报类报纸的垄断地位。都市类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通过20年的改革,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进程的中国新闻事业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高质量、全方位、个性化的经济信息渴望加剧,  相似文献   

7.
李燚 《新闻与写作》2020,(2):114-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上英语财经新闻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国内国外的媒体也都越来越重视对财经新闻的报道,能否将英语财经新闻写好也成为了衡量财经记者是否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项指标。《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通过参考借鉴国际主流的英语新闻报道方面的相关著作,针对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教材,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财经类新闻文体的写作,并介绍了英语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文本框架和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8.
财经活动始终是人的活动,记者要靠对一个个人物的采访(言语交流)才能完成一篇财经报道。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事件中的人物也许会有许多个性化的言语,但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基本上都是被以客观的陈述语句表达。在财经新闻成品中,人物说话的内容(引语)也许是其保留下来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了。由于财经报道有用性功能的增强,财经新  相似文献   

9.
张淑芳 《新闻窗》2010,(6):54-55
衡量经济活动效果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进行的,因此,数据就如影子般与宏观经济新闻报道相伴相生,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利率、失业率、GDP、PPI、CPI等等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各种宏观经济报道中。如何使这些数字不那么枯燥,如何使读者愿意看这些数字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报纸版面中,财经新闻报道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财经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渗透进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该怎样抓住财经新闻报道的要素,让报道更鲜活、更贴近,更被挑剔的读者认可,进而影响或指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呢?《哈尔滨日报·新  相似文献   

11.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和报道方式的创新。本文就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国际化的动因、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也使财经新闻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扩张。选择百姓化财经新闻报道路径和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报道理念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转型方向。本文则从财经新闻报道现状为切入点,探究分析财经新闻报道百姓化应遵循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路径,望进一步拉近读者和受众之间距离。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方琦 《青年记者》2007,(14):56-56
日前通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财经新闻写作方式客观报道和财经解读,也可以把它们叫作“扬声筒”方式和“解码器”方式。第一种方式相对简单和省力,记者仅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或某公司发布的信鼠直接摘抄或摘要报道,把财经新闻写成一般的动态消息即可。这种方式突出了报道的客观性,但忽略了大多数读者理解上的困难。第二种方式通常需要更多地掺入主观性,更注重对信息深层涵义的分析、阐释和评说。  相似文献   

16.
方琦 《青年记者》2007,(14):56-56
日前通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财经新闻写作方式客观报道和财经解读,也可以把它们叫作“扬声筒”方式和“解码器”方式。第一种方式相对简单和省力,记者仅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或某公司发布的信鼠直接摘抄或摘要报道,把财经新闻写成一般的动态消息即可。这种方式突出了报道的客观性,但忽略了大多数读者理解上的困难。第二种方式通常需要更多地掺入主观性,更注重对信息深层涵义的分析、阐释和评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18.
19.
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大题目,也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但它却是我们在现阶段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为搞好搞活经济报道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国轰轰烈烈的经济实践赋予我们经济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只有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才能担负得起我们做经济记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报纸上财经新闻的容量最近二三年发展很快,不仅经济类报刊,就是综合性的报刊、非经济类的行业报刊,也纷纷抢占这个当前新闻报道的滩头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