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学 《小学语文教学》2022,(Z1):107-109
<正>板块一走近鲁迅师:谈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谈到中国现当代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先生。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但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文章,看看在亲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能会让我们靠近更加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生不仅是文学家,其作为翻译家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曾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直译策略,开创了中国翻译界的先河。本文借助鲁迅先生提出的“中间物”思想,以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的中译为例,研究鲁迅先生直译策略的历史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刊物(包括《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一北一南两家权威)和参考书都说藤野先生是《藤野先生》的中心人物,同时又说“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不符合文章实际,不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既然《藤野先生》“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中心人物怎么会是藤野先生? 是鲁迅从属于藤野,还是藤野从属于鲁迅?答案是后者。更明白地说,对藤野先生的态度是表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方面。鲁迅之所以特别敬重、特别怀念,并且以他来激励自己,就因为他“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军国主义的日本,在歧视中国的氛围里,唯独他没有民族偏见,希望中国强盛起来。尽管鲁迅如此敬重藤野先生,但还是不到毕业,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为的是要从事文学救国。时事电影的放映是鲁迅作出如此重大抉择的直接原因。在这一点上,藤野先生的作用远远不及电影里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寂寞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先生已去了67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  相似文献   

5.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在仙台》(五年制第十册第23课)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课文通过写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鲁迅在写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之前,先用一小段文字写了他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  相似文献   

7.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说到鲁迅先生对农民的情感,早在鲁迅幼年时期就开始了。照顾鲁迅幼年生活的保姆——长妈妈就是一位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的  相似文献   

8.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广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年轻人,下面谈谈我对鲁迅小说的教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4,(11):42-43
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中国一代豪鲁迅先生笔锋犀利,力透纸背。究其原因,与他的博览群书、方法得当大有关系。概括他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11.
李泓冰 《教学随笔》2011,(3):14-15,37
鲁迅先生忌辰刚过,忽然一惊,先生离世已有70年了。然而,要写纪念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他亟盼自己的文字“速朽”,唯其如此,他所热爱的中国,才有希望,而他终其一生猛烈抨击的国民“劣根性”,才会随着他的“匕首和投枪”一起“速朽”。  相似文献   

12.
唐弢同志的《琐忆》一文,是一九六一年为纪念鲁迅先生八十岁诞辰,应外文出版社之邀而写,刊载于同年九月号英文杂志《中国文学》上。作者唐弢,原名唐瑞毅,现代作家,著名评论家,鲁迅研究家。他在三十年代做为一个文学青年,很幸运地结识了鲁迅先生,曾亲身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鲁迅精神的熏陶。由于他是怀着敬仰和热爱的感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因而使我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14.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思想的启蒙者,鲁迅先生很关注中国的儿童教育,他的杂文很多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中国不合理的儿童教育,鲁迅先生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念.本文便以《上海的儿童》为例,谈谈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一面》是阿累在1936年10月鲁迅去世时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阿累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但时隔四年却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终生难忘。他究竟难忘鲁迅先生的什么呢?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以笔为武器,向着敌人冲锋陷阵。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在当时,鲁迅是有志青年的偶像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作小说之前写过《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鲁迅先生不愧是取名艺术大师,不仅他的笔名“鲁迅”极有韵味,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不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简单符号,而是蕴涵着人物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和形体特征,甚至小说故事情节、主旨意蕴。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讲课,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当时中山大学学生刘焕堃在回忆时说:“鲁迅先生讲课是最吸引学生的……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如清泉入涧,清晰动听;有时又慷慨淋漓,动人肺腑。”文学家欧阳山当时在广州也听过鲁迅的讲课。他在《南中国文学会及其他》中回忆说:“鲁迅先生在中大讲课的次数不多,但因上他  相似文献   

19.
最近,德国汉学家顾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当代文学是垃圾,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以来,只有鲁迅写出了中国文学的个性。我们且不论顾彬讲话的正确与否,但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还是客观的。我所以为的个性就是鲁迅先生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血性,写出了中国文学的男人味,写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