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2.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3.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4.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5.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6.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7.
关于话题作文的利弊,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作为一种作文方式,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手段;作为一种考试方式,则事实已经证明弊大于利。弊在何处?潘新和、徐江、唐建新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一些探讨。照我看来,不管是作为一种作文方式还是一种考试方式,话题作文都没有突破性的、本质性的意义,它主要是一种形式上的改良。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赞同潘新和先生的意见:不管是一种作文方式还是考试方式,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不是指出一个有人文内容的题目,而是整个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体谅和关切。欢迎大家参与“热点”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多元解读到底有界无界?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考试上,话题作文已经占领了语文高考和中考两大考试领域,正在走向科学和规范;在教学上话题作文训练方式已经异军突起在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段,其势头不可阻遏;在理念上,话题作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学生已经初尝了甜头。那么,话题作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文方式呢?它从哪里来?它何以受到教、  相似文献   

9.
生:老师,我发现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不少的“话题作文”,如山西、武汉、福建、内蒙古,江苏南通、镇江、徐州等。那么,请问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师:好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总的来说有三种命题方式: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你所说的“话题作文”。如2000年天津的“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北京海淀区的“我想让__更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作文考试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考试形式,它的出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方式、应试能力的培养、情感交流的异样化都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使得学生作文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建立起一套新的作文系统。而往往在学生们读了一段作文材料后,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使得话题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形式得不到很好的弘扬。有些同学则将作文题目拟得很大,范围一广,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有点儿“以大论小”的感觉。所以有必要把作文题目拟得“小”一点儿,而把内涵拓展得“大”一些,从而为美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逸林 《中学文科》2009,(4):125-127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开始,话题作文曾一统天下,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平时习作,都是话题形式。近年来,人们对话题作文的形式提出了很多质疑,特别是对学生在话题形式下造出的矫情、假情、滥情的文章或所谓的那些“伪文化作文”作了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考试上,话题作文已经占领了语文高考和中考两大考试领域,正在走向科学和规范;在教学上话题作文训练方式已经异军突起在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段,其势头不可阻遏;在理念上,话题作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学生已经初尝了甜头。那么,话题作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文方式呢?它从哪里来?它何以受到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高考语文越来越以学生为本,“繁、难、偏、怪”的题目几乎没有了,审题的难度也降下来了。潘新和教授几年前就曾明确提出审题不是一种能力,不应作为考试考查的内容。的确,审题不是考试要考查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作文而言。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审题能力,若学生在审题上犯了错而无法展示他的写作能力,那考试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这对阅读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了二十年的小学语文,说的最多的话题是作文,最说不清的话题还是作文。许多家长问我:“孩子的作文到底怎样写?”“写作文有没有捷径可走?”“你是怎样教自己孩子写作文的……”我个人认为,写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它需要长期磨炼、长期感悟、长期积累,需要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不可能像掌握数学公式那样一下子就能明白。但请家长不必紧张,这里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与小学生作文是有区别的。新的课程标准把低年级作文叫“说话”,中高年级作文叫“习作”,所谓习作,即练习写作之意。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有一种固定思维:作文就是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行军用兵的惯例。在作文当中,也有一个“粮草先行”的问题。在这里,粮草即是指作文的审题立意。其实,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把“题意”作为一项指令,作为一种限制,旨在求得应试的公正、公平。否则,“自由写一篇”,谁不能“临场急就”或者“宿构”?所以,题意就是考试竞争的主要规则。在命题作文中,题意即标题的意思;在话题作文中,题意即话题的意义。而题意的偏离、流失,题意的肤浅解读,都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基础等级,降低了作文的分数。所以,意在笔先,题意是应试作文的第一要旨。  相似文献   

16.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17.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历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难题,如何训练学生写好作文,作文有没有规律呢?似乎莫衷一是,而辨证的看法是:“定体则无,大体则有。”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考作文是以第一人称为中心命题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是近年考场作文最常见题型,作为一种新兴的题型,对此作较为详尽的完备的分类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从实用角度考虑,都有较大的意义。从作文题目的内涵特点看,话题作文有联想类、想象类、方案类、比喻类、多层类、定向类、定点类、关系类等8种;从作文题目的成分看,话题作文有单头类、多头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关注高考作文题。这种关注,除了识文断墨者皆可评头论足这一参与门槛较低,且有信口置评、毋须负责的轻松一层原因外,更重要的潜因可能还有两点:一是我们向来有纠缠文道关系的传统,政统、道统、学统方面的问题过于敏感,总是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二是社会有通过关注教育指导青少年行为方式来关注自己未来的愿望,而作文教育,无论是日常的作文教学,还是作为制度化教育配套措施的作文考试,特别是选拔性考试,都是影响青少年思想行为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社会希望通过评价作文题来影响命题人对教育方向的把握,作文考题也就成了社会情感、社会心理、社会价值关怀和文化关怀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