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富海  吴芳 《中学教育》2011,(6):75-79,92
U—S合作研究是促进教师教育与学校共同提升最理想的选择。然而,这种科学的理论假设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教育实践中遭遇到了困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不愿意":中小学不愿意,大学教师不愿意。这种"不愿意"致使U—S合作研究无论对中小学还是对大学都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认为,政策引导是改变这种"不愿意"现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教育家的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生沟通的重要性。从事初中教学16年来,在如何和学生沟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中,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该怎样与学生进行沟通呢?  相似文献   

4.
苏香兰 《教师》2011,(5):110-111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幸福主要是由教师"操纵"的,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但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没有办法的,甚至管了没有效果的,不愿意去管的"死角",可能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盲区",这种教育的盲区小则为安全隐患,大则可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5.
陈晶 《成才之路》2010,(18):84-84
家长会一直作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方法保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但很多时候却成了形式化,因为在家长会上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介绍考试成绩和说说某某的表现的方式,结果成了说教会、批评会,家长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开了,于是我就让"家长会"变一个形式,让它成为专题的报告会。我的家长会经过尝试之后,陆续开展了《学习习惯怎样养成》《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怎样和孩子说话》的专题讲座,不仅让每位家长知道怎样与孩子交流,而且也让每个家庭知道了如何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读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的第一感觉是:教育,该站起来了!教育该如何站起来?须有健硕的灵魂。何为教育的灵魂?吴非告诉我们,其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有一群愿意"做真正的教师""做会思考有思想的教师""做伟大的老师"的教师;二是有一群有"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7.
胡平 《考试周刊》2010,(49):42-43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师来说,这句话非常熟悉,它是古人一直传承至今的教育思想,它强调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的、典型的知识能力与方法策略,但是他们就是不想也不愿意去学习.  相似文献   

8.
青帝 《大学生》2014,(21):26-27
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 美国人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概念,他们更愿意"爱一行,干一行"。这和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所受的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不是说美国人就不会迫于经济压力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是说美国人不会强迫自己从一而终,被专业绑架了自己。其实,这世界上的行当都是人分出来的,只专注一行的人固然可以很专心,也可能造成眼光狭窄而看不到全局。  相似文献   

9.
每个班都有积极活跃的孩子,他们敢于表现、乐于助人,热情活跃的他们总是吸引了小朋友和老师的关注,但有一些"安静"的孩子总是会让人忽略。他们平时很少大声说话,在集体活动中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不愿意主动和小朋友交往,他们更愿意"安静"的生活在这个大集体里,瞧!豆豆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孩子。在上课中他的小眼睛一直静静地观察老师,做题中自己静静地独自完成作业,课间自由选择时间从来不会下座位找小朋友去玩,自己静静地在绘画在纸上表述着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海西农村籍高职生回乡就业意愿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籍高职生是否愿意发挥其熟悉农村的优势回乡就业,他们回乡的意愿如何?调查显示:44.9%的海西农村籍高职生愿意回乡就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收入和待遇低"、"农村教育、医疗配套差"等影响了农村籍高职生的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11.
“扫黄”不可懈怠肖莹不久前,笔者看到一位从事训信学研究的老先生给有关部门写的信,建议将"扫黄"改为"扫秽"或"排污除秽"。老先生的出发点是不愿意这些精神垃圾贬损了汉语言文字中以黄色为尊的末义,这虽嫌迂腐了一些,但的确揭示了"扫黄"旨在清除精神垃圾的本...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语感培养"而轻"语法教学",针对"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统编,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状,从新课标和教材编写的系统性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介绍了教学中尝试的"迁移法"、"对比法"和"探究法"。  相似文献   

13.
徐星 《上海教育》2011,(2):56-57
《上海教育》: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曾评价您是上海教育界有名的"创业家"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在物理实验教学领域,您做了许多开创性的事情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是很困难的,您为什么愿意不断"拓荒"、不断创造?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流行的"不表扬文化"是由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这一文化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激烈的竞争意识所导致的一种隐忍思维。"不表扬文化"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流行,由于当众受表扬会使自己被孤立,日本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被表扬,尽量避免引起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不表扬"和日本人的谦虚文化、团队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使得日本人的性格中普遍具有一种被动的倾向,即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意见,极力避免与众不同,这也是日本人被称为"最缺少朋友的民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教育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的群体,他们多是15周岁左右的未成年人,而绝大多数又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且对事物的认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常出现盲目认知、好高骛远、人云亦云、随大流,自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现象,更有甚者思维叛逆、贪图享受、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好大喜功、不听劝解、固步自封,从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丧失信心和厌倦学习等不良后果。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思路,在教学活动中添加必要的、恰当的"德育渗透"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还能帮助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和理解。本文将着重讨论"德育渗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教十余载,蓦然回首,真可谓一路风尘一路歌。作为班主任,谁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学生个个儿品学兼优。但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总听见有的班主任在抱怨: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不听话。其实不然,孩子们很可能是不听"你"的话,若换一名教师或变换一种教育方式,他可能就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而对于我班有些调皮淘气的孩子,在我"爱"与"巧言"两把剑下,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我的教育,还特别喜欢我当他们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时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的内心产生不愿意说、不会说、不敢说的一些想法,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学习上的"隐私"的。这些"隐私"未必就是"坏事"、"见不得人"的事、没有价值的事,极有可能是"奇思妙想",甚至真知灼见,只是孩子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说而已。  相似文献   

18.
谢煜 《考试周刊》2011,(50):79-80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我们要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家长都发现,现在大多数孩子愿意呆在电视机、游戏机、电脑面前,而不愿意认认真真读上一两本好书。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了,他们写的文章也越来越空洞、越来越短。但在孩子群中,也有能言善辩、知识渊博者,他们大多是一个小"书虫"。  相似文献   

20.
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直通车"试点项目启动后,多数试点学校领导对开放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表示愿意开展该项目。同时,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不惜血本扩大生源,使得学校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管理人员演变成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些内在压力,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开展"直通车"试点项目,会增加学校负担,会激化学校内部矛盾,直接导致学校踌躇不决和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