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1):70-71
开元(公元713—741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都是很有名的,他们常常.一同游历。一日,天气寒冷,雪花飘飘,三人共到旗亭饮酒,当他们正在酣饮之时,忽有梨园弟子十多人,登楼宴饮。三位诗人见此即离席回避,在角落里拥炉火观望。不一会儿,又有妙龄歌伎四人陆续到来,个个衣着华丽。稍后,乐声奏起,都是当时名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初冬的一天傍晚,北风凄紧,雪花飘飞。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不期在京城街头相遇,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他们诗名纵横天下,却身无一丝功名。备感人生苍凉的三大诗人,踏着街上的积雪,相约来到一家高级酒楼。这里乃京城繁华酒肆,平日里高官大款云集,名伶歌姬不断,是著名的“销金窟”。三人尽管囊中羞涩,却大摇大摆走...  相似文献   

4.
诗人比高低     
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都是唐朝开元年间很有名气的诗人,他们写的诗常被人配上乐曲到处传唱。有一年冬天,他们三人相约一起去饮酒。正好有宫里的伶官和几个歌女也在此处饮酒,不一会儿他们就弹唱起来。  相似文献   

5.
某日.北宋翰林学士宋祁途经繁台街时,有宫车数辆疾驰而来.因不及回避,肃立一旁。车过时,忽见车中一宫女启帘说:“小宋也。”宋祁惊讶不已。回寓所后作《鹧鸪天》云:“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一个以“诗”著称的时代,现今仍可查考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家,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贱民奴婢,都有很成熟的作品。正是他们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诗的繁盛表现在诸多方面,诗人的雅号就是其中之一。除了人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之外,笔者还可以列举出如下一些。  相似文献   

7.
旗亭画壁出自唐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间唱和之佳话,因其出于小说家之手,故其真伪问题颇令人怀疑。通过对旗亭画壁故事本身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析出其事之真伪以及产生争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彭敏 《文教资料》2013,(12):7-9
文章对高适诗歌中的典故人物进行分类研究,指出高适借历史人物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自我的意识与情感,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功业自许是高适大量运用典故人物的心理机制,壮志不酬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而典故人物的运用又是激励高适奋进的动力,实现理想。典故人物的运用使高适的诗歌作品达到了一种质实深沉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大量使用成语典故,以与典雅凝重,婉转深沉的文风相一致。由于时间相隔较久,或出典隐晦,或石花干扰,造成对一些字形不易识别或识别错误,影响了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准确理解。对近些年唐代墓志释文整理中出现的典故释读错误予以校勘,并举“牙琴”“、过隟”“、摽梅”、“循陔”典故等为例,分析墓志中典故释读出现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李涉有绝句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此诗先抑后扬。  相似文献   

11.
一场导致天下分崩离析的残酷战争,使无数人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然而,有一个人却冒着战争的滚滚硝烟,乘势而起,青云直上,并最终成为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2.
《学苑教育》2012,(14):96-96
在所有绮丽传说中,最动人的是关于芙蓉的故事。“芙蓉不及美人状,水殿风来翠珠香”——诗里的芙蓉,据说就是指昌龄的夫人穆芙蓉。她是昌龄的老师穆云深先生之女,贤淑端丽,知书达理,陪伴诗人度过了许多颠沛流离的岁月。在江宁府邸,夫妻两人悉心培植了一株木芙蓉。芙蓉长高了,芙蓉夫人却去世了。在贬往龙标的艰涩日子里,王昌龄把木芙蓉连根...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诗歌工于用典,典故的运用使他的诗歌意蕴深刻,含义丰富。本文探讨了李商隐诗歌中运用的《庄子》中的部分典故。李商隐诗歌中所用的《庄子》典故不仅可以表达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积极入世的心态,还能概括他仕途碰壁、心存退隐的心态。从他对《庄子》典故的运用中,展现其短暂一生中进退不定的矛盾心态,志向高远却又仕途坎坷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4.
唐长安城南郊地区可以分为城南和南山两部分.终南山是佛教名山,城南地区位于唐长安城与终南山之间的过渡地带,与都城长安以及终南山都有密切的联系,长安的诗人和部分官员通过与僧交往、到寺访谒、住寺读书等方式来维系这种联系.而这种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诗人到南郊寺庙的频率与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含蓄婉曲“是王昌龄绝句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唐代诗歌的崭新意境,读之洗人耳目。  相似文献   

16.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北宋初期的王禹偁是最早较多使用杜诗典故的诗人。北宋中期的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部分诗人都大量使用杜诗典故,苏轼是北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江西诗派也普遍喜用杜诗典故,江西诗派中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尤高。这些诗人大多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  相似文献   

18.
《学苑教育》2012,(16):96-96
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华彩乐章。田园诗人的天籁雅音,边塞诗人的黄钟大吕,构成了那个繁华富丽时代的二重奏。田园诗人们赞美祖国河山的明净秀美,边塞诗人们歌唱豪迈壮烈的征战生涯。他们记述严峻残酷的战争场面,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展示戍边将士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出了震撼人心的瑰丽画卷。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相似文献   

20.
诗人与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大概因为她总是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缘故吧,梅,以清新脱俗、孤傲高洁的品格赢得了不少诗人的钟爱。他们或寻梅、或探梅、或访梅,写下了一首首咏梅佳作,情思隽永,广为传诵。遥想当年,唐代诗人孟浩然寻梅,骑驴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