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师习艺所创办于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是清末推行新政的产物之一。其宗旨是: “惩戒犯人,令习工艺,使之改过自新,藉收劳则思善之效,并分别酌收贫民,教以 谋生之计,使不至于为非。”习艺所成立后,相继教习犯人、贫民织布、织带、铁工、 搓绳、印刷等项技艺,确实收到了一定社会效果。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巡警部、民政 部全宗档案,可供研究近代民政、警政等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津近代公立博物馆起源于清末"新政"。袁世凯仿照日本大阪商品陈列所建立了天津考工厂,同时直隶工艺总局又学习日本经验筹建了天津教育品陈列馆,呈现出以官方实业机关领导创办和管理的特征。民国初年,严智怡以直隶商品陈列所为依托筹建天津博物院,实现了天津早期公立博物馆建设从博览馆向普通型博物馆发展的转变。天津博物院是今天津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  相似文献   

4.
浙江陆军监狱位于杭州城内的小车桥(今天的望湖宾馆所在地),杭州人又因其所在地而简称为"小车桥".据<杭州地方志>记载,浙江陆军监狱始建于1912年5月19日,其前身是杭县迁善所(习艺所).陆军监狱虽然名称为军人监狱,但从来都没有把军事犯、刑事犯作为监禁重点.尤其是十年内战时期,陆军监狱更是成了囚禁共产党人的重要地方.  相似文献   

5.
卢木斋(1856-1948)名靖,字勉之,1856年3月21日,生于湖北沔阳仙桃,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实业家、教育家.他自幼好学,长于算学,1885年"以朴学异才膺特荐,列乡举,始获与当世贤士大夫相同旋"[1],次年得到李鸿章的赏识,任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后曾任直隶赞皇、南宫、定兴、丰润等知县及保定大学堂督学(校长)、直隶提学使、奉天提学使、东北三省提学使等职,1905年曾率团到日本考察教育.  相似文献   

6.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 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 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以德国人为教习;张之洞先后在南京、湖北设立陆军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先后创建了北洋行营特务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各军事专业学堂,以加速培养新军干部及各项专业人才.清政府命兵部会同练兵处参照外国学制拟定新的军事学制,在全国实施.各省大部设立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各设一所陆军中学学制二年.由练兵处(陆军部)设直辖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二年,毕业后分配任初级军官.  相似文献   

7.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8.
《盛京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10月18日在沈阳创办的,正值清廷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因此,对清末预备立宪不但进行详细的报道,而且还站在日本人的立场进行评论,这对于我们研究清末预备立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营口是我国北方最早开埠港口之一,由于华洋杂居难民涌入,再加之连年战争使得社会治安问题尤为突出.传统监狱难以负荷大量的囚犯,并且流民问题也成了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官员通过学习西方在营口筹办习艺所,试图解决地方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本文以营口地区为例深入了解晚清至民国习艺所产生及发展过程.并浅探贫民习艺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所产生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占领保定并开始受降。冀中区党委鉴于当时客观条件,于1945年10月24日,组建“保定工作委员会”(简称“保委会”),领导保定市的城工工作。由于当时的城工干部多来自农村,不熟悉保定市的情况,为做好保定解放后的接管工作,时任保委会书记曹洪涛提出创办《保定调查》,把保定市地下党员搜集到的日本投降前后保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整理成一本系统的刊物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1.
远古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群众就进行着丰富多样的新闻传播活动.步入近代,在八国联军组织的"都统衙门"统治天津之时,清末满族大学者英敛之创办的<大公报>,开启了少数民族参与办报的先河,将戊戌时期的学习西学、反封反帝启蒙运动向前推进.随后,内蒙古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婴报>.  相似文献   

12.
刘锦涛 《兰台世界》2012,(30):45-46
兴办警政是清末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局的推动下,清末警政迅速在全国铺开.为达到统一指挥及切实推行新制于各省,清廷决意创建巡警部,这是中国采用现代警察制度之嚆矢,标志着清末警察制度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3.
通国速成武备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在保定创办的一所重要军事学堂。该学堂留日生的选派是清末军事改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日生的学成归国则在中国近现代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民国政治、军事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近代传媒业正式出现于清末民初严格的新闻出版则出现在清朝咸丰同治时期。近代新闻事业基本是在仕途上不得志的文人开办的,一般的地主与官僚是不会参与报刊事业的。直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实力超过日本的北洋水师居然全军覆没,天朝大国却败于倭人之手,才使得封建士大夫们从梦中惊醒,纷纷创办报刊以"新民"。在  相似文献   

15.
孙燕 《兰台世界》2012,(3):60-61
清末民初的保定戏曲主要有北方昆曲、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等十几种戏曲样式。保定老调、河北梆子等的表演体系的完成并流布四方,北方昆曲在保定的落户并广泛传播,丰富了保定的文化,保定也因此而被称作"戏曲之乡"。  相似文献   

16.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谢台臣,1884年出生于直隶省濮阳县(现属河南省)鹿斗村一个农民家庭。1902年,他应科举,中秀才。1905年,他考入直隶省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在保定、大名、天津等地中学任教。1921年当选为直隶省参议员。1923年7月奉直隶省教育厅派遣,到大名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被委任为七师首任校长,致力于教育改革。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全力配合中共党组织开展活动,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被誉为"革命教育家"。1936年逝世,终年52岁。  相似文献   

18.
名人手迹     
<正>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字任之,清末举人。一九〇一年入南洋公学。一九〇三年在川沙创办小学堂。同年因宣传革命,被迫亡命日本。一九〇五年加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作为直隶首府的保定在教育上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兴盛.许多教育措施开风气之先,令全国瞩目.先是甲午海战后,作为直隶总督的王文韶创办了蒙养学堂和畿辅大学堂,成为全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较早、程度颇高和内涵尚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此时的保定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更没有撼动以科举制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孙琴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5):136-139
从报刊名称、创停刊时间、形式、创刊者、出版地、发行者等多方面具体概述了清末留学生在日本创办的维新派期刊、宣传革命思想之期刊、学术与文化期刊、妇女期刊、白话期刊、立宪改良期刊、介绍先进科学之期刊。并从创刊背景、特点与影响等多方面论述了这些期刊在今天的重要文献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