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接受《新周刊》关于“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采访时抛出了新颖观点:“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的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这句话的内涵是很深刻。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上的优势,在文化领域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众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渗透,民族精神衰落,精英文化和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又由于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到西方标准和西方话语的制约。从西方反面经验和韩国的正面经验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想保持自己的特色,并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可能是最经济有效的,但是大众文化产品也只有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只有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跨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渠道.韩国电视剧创作人员深谙此道,创作电视剧时十分注重跨文化传播.韩国在唐宋时期吸纳了中国儒家文化,因此韩剧往往以儒家文化为其核心,所反映的“家”文化其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同时,韩剧还融合现代异质文化,以呈现文化的多元性.本文以韩剧《新妓生传》为例,通过对该剧家居文化的展示,来表现韩剧反映的“家”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 7月 16日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先生在中央电视台CCTV .com与诸位网友就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对话主要围绕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网络传播与文化的本质关系、全球化语境中的网络话语权问题、网络文化与中国形象问题、网络媒体的责任和游戏规则等展开了讨论。所涉及的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王教授的观点个性鲜明 ,鞭辟入里 ,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尽管本文是对话体 ,但对话所阐述的观点对当前的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因而 ,在王教授的授权同意后 ,我编辑部全文刊发此次对话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这个名词,无疑寄托了13亿中国人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也是今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实现方式、实现途径也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因此,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论述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大众文化和中国梦的重要纽带建设的组织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3月,中国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收视率居高不下;2015年底,《芈月传》在国内开播不到半个月,在国外的点击量不断摹升,其版权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买下;更有《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花千骨》《北京青年》等固产电视剧纷纷漂洋过海,在多国热播。一股不可阻挡的"华流"正在海外悄然兴起。《文化生活》教材指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7.
全球传播格局的扩大使得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电影行业成为传播国家的核心价值和民族文化的精粹的媒介载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力度和广度,给中国电影走出去带来新的契机,但是中国电影在跨国的传播中,依然面临着跨文化的障碍。本文以中国电影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更好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小写的文化: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认识转型极限时期中国大众文化心理的基础上,理解本土文化资源和两种文化时间的差异,是大众文化理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大众文化不是审美的领域,它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它的消费功能.在文化生产单一的时代,我们呼唤娱乐文化的出现,希望文艺能够轻松并更具欣赏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审美的领域制造的所有文化制品都具有合理性.就现实的大众文化状况来说,它虚拟的两种文化时间所导致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对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现实,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和否认。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受到外来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渗透,进行国际参与、实现国际化发展方向时困难和阻力重重。面对压力,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根据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制定出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对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韩国电视剧、流行歌曲为首的韩国大众文化广泛流行,大众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韩流",意指浸透着韩国气息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所掀起的流行风潮。"韩流"作为一种文化表象,根源于韩国独特的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校整体建设框架内的薄弱环节。在我们日渐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掘和重构高校文化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对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重新找寻高校核心价值,以人为本,才能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人物对白为实例,分析剧中人物对白对合作原则各项准则的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而且还能创造文化,即"传媒文化"。"恶搞"、"屌丝"等新生代网络流行文化现象是当代传媒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其弊端亦能引起我们对于传媒在当代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问题的种种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成为"商业囚徒"的文化,它毁灭了文化应当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必定会导致形成兼具欺骗性和操纵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显得过于高傲和偏激,它所倡导的"精英文化"早已陷入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完全忽略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作用,用独断论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存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它有益于我们判明大众文化发展中可能暗含的种种弊端,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对自身软实力的建设和维护。孔子以及孔子文化作为最有影响力、最为全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符号从16世纪末起被传播到国外,且日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孔子学院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事业和产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本文通过客观全面地解读孔子的符号特性,分析孔子作为当今中国对外传播中最有力量和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在全球理性化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填字游戏     
正横向:一、元末明初江南首富。二、当代大陆女演员,曾出演《蜗居》《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三、近代著名海军将领,曾任北洋水师"威远"舰管带,后任民国海军总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典籍西译肇始于西方传教士来华的特定历史境遇,并先天携带异质文化因素和特定时代因子。传教士汉学家出于传教目的翻译中国文学典籍的行为,不仅有助于早期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使得中国文学典籍在西方国家得以传播。本文以王尔敏所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为例,梳理了中国文学典籍翻译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吸取成功经验、找到合理传播途径,增强中国文学翻译的海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马彦娟 《现代语文》2008,(1):110-111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大众文化这一新兴的文化形态也在悄然生成,并渐渐深入人们的观念和生活。80年代后,中国内地掀起文化研究热,大众文化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大众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澄清经历了众说纷纭的过程,90年代末以后大众文化的概念逐渐明朗,没有什么歧义。在这里,我们借用一种定义,即“大众文化是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日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形态”。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传播媒介的变化所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变迁。口语文化是一种"听"的文化,印刷文化是一种"读"的文化,而视觉文化则是一种"看"的文化。视觉文化与印刷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它们的主因分别是语言文字与视觉图像;在思维存在方式上,二者表现为理性思辨与感性直觉的差异;它们所代表的文化立场分别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由于视觉文化的通约性特征,与印刷文化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它迎合了全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与人密切交往的时代要求。但它同时也造成了优势文化的意识形态传播和垄断,势必对各国文化带来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建设是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边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抗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解放日报》所刊载的文化广告面向工农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表现出鲜明的群众性,成为推广大众文化的重要宣传途径。同时边区文化团体与《解放日报》文化广告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多种宣传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大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