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获《故承事郎齐庵张仕琦墓志铭》详细记载了明代南京名医张仕琦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其中关于其祖父张寿观永乐时期以太医院医士身份"护市蕃使者"下西洋经历的记载,对明初下西洋历史事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补史阙。"市蕃使者"可解读为来华贸易的贡使或明廷派遣到外蕃开展贸易活动的使臣,以后者的可能性为大。通过对相关史籍及碑刻资料的考析可知,明初下西洋庞大使团中的医务人员有医官(御医)、医士、民医之别,其中的医官(御医)多隶属于太医院,医士则是有官方背景的普通医务人员,亦有因下西洋有功由民医转为官医者。他们之间既有身份的差异,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医务分工,以承担不同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国内出现了废止中医的言论和活动,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心积虑地排斥、摧残中医中药,使中医学濒于被消灭的境地,激起了中医药界人士和社会人士的愤慨和不断抗争.湖北中医界联合全国医药界进行激烈的斗争同时采用各种措施发展中医,使中医迈向了近代科学化的道路. 一、民国时期各政府对中医药的排斥 排斥、废止中医的言论早在清季中后期就已出现.清中后期浙江人俞樾撰写了《废医论》指出"夫医之可废何耶曰医无所以治病也",最早提出了废止中医的理论[1]479.此后的容闳、严复等人也有此言论.但这一时期仅限于言论、著述,并未真正开始施行,废止中医药的行动则始于民国初期.  相似文献   

3.
《周礼》中医生考核制度与《算数书》"医"条的一致性,既说明这种考核制度并非纯出于理想化的人为设计,又说明"医"条用正负数概念描述考核医生治病效果的定量标准。将秦汉简牍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可以推论:"医"条的"程"是战国时秦国(至迟到秦代)的法规,《周礼》中的医事制度可能早于战国时期。考核医生的法规中出现先进的正负数概念,是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与依法治国的需要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祖国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89年将我校由原来的株洲卫生学校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开设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中医骨伤科医士、酉医士、西医护士、助产士等专业。教育专业的主系列转轨,藏书建设必须围绕其“轴心”运行,从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1突出中医药的特色藏书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学科体系,它的特色是历史悠久,如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东汉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正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医之心,汇聚成情真意切的集体记忆。本书字里行间,皆是可触摸的医学人文,印证了一句名言,"医院天生是个宏大戏剧发生的地方"。医生是一个神圣而古老的职业。医字的繁体字写作"毉",下面是个"巫"字。周之前医巫不分,医带有一种高尚、神秘和人文色彩,阻止生命终结的努力被赋予人文意义,不仅关涉医药科学,也连结文化和社会的意义。拯救身体,同时也慰藉心灵。晋代名医杨泉《物理论·论医》直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食品安全的民族,早在周代时就有了专管饮食营养的"食医"和"浆人"来掌管国君的饮食:"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相似文献   

7.
湖湘医籍内容丰富,数量浩瀚。科学普及湖湘中医典籍,使之释放出时代的光芒,应该去除湖湘医籍的神秘化,促进湖湘医籍的通俗化,推动湖湘医籍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8.
吴慧莉 《新闻前哨》2005,(11):47-47
一、围绕防病选稿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依照“治未病”的理论,比照“亚健康很难用仪器检查出”的特征,我给《养生》专版做了以下的定位:一是防  相似文献   

9.
《俗言》一卷,最早见于万历四十五年焦竑所编《升庵外集》卷六十三,本为"部类"之名,卷首题"成都杨慎著、瑯琊焦竑编"。清乾隆年间,罗江李调元辑刊《函海》丛书,依据《升庵外集》,将《俗言》一卷单独刻入《函海》中,卷首题"成都杨慎撰、瑯琊焦竑刊本",并将《俗言》编入《升庵著述总目》附刻于《函海》内。至此《俗言》由"部类"之名成为一部专书之名,后世沿习以为升庵专著。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3,(8):77-78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在“中西医结合”的梦想中创造一个医学奇迹,但这个美梦一直都未能成为现实,相反,在这个梦想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被阉割了的中医,是一个附属于西医的中医,是一个被异化了的怪胎,是一个噩梦。其实,中医自医圣张仲景以后,就被无数“不念思求经旨”、“崇饰其末、忽弃其本”、自以为是、耍小聪明的所谓这一“家”那一“派”的庸医们糟蹋上千年了。只不过从19世纪末和上个世纪初到今天,中医被糟蹋得更加变本加厉了而已。当年一些出于对西方科技快速发展的仰慕而想当然地认为西医一定比中医“先进”的而要“锐意进取”的人们,就花了不少心思试图用西医的病名“统一”中医的病名。1913年的北洋政府曾明命令废止中医。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文献,有汗牛充栋之多,虚证理论虽有不少精辟理论和丰富经验却散落各书之中。如《内经》中记载:"精报夺则虚",书中提出"劳者温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治疗原则。《难经》以"五损"立论,剖析虚证证脉传变,发明五脏治法,虽无方可考,但调治大法昭然可得。但中医理论书库中没有一本能系统、全面论述虚证的学术见解和诊治经验的专著。由田维君等编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虚证全书》,从浩瀚的中医医籍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幽索微,弥补此遗憾。此书理论和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2.
唐末新建的成都罗城,对成都城市格局的最终形成,具有承前启后的方向性意义。本文在梳理历年成都罗城城垣考古发现资料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记载,重点论证了罗城城垣的基础营建、夯土选取、墙体包砖等几个基本问题,并对罗城建设尚存的疑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内外部原因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成都唐末罗城做法讲究,先开宽平的基槽,用土夹卵石夯筑至地表。此做法源自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城垣夯筑技术;夯土选自平原纯净"生土",并施以密集夯筑。墙体基础外有砖石所做散水,城垣内外两侧均以砖包,开启成都城垣砖墙之始。成都罗城城垣整体内外包砖,异于同时期其他城池,但城垣包砖的来源、建造工期尚未有合理解释。羊马城应是环绕罗城四周而建的军事防御设施,同时对考古发现羊马城的可能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标题上的问号,不在“学医”,而在“仙台”.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鲁迅是因为早年中医庸医没有救下他父亲的病,所以,立志学西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以来即有以日常食物用于养生保健并兼作医疗药物的优良传统。早在周朝时代中央政权中就已设立了专门的"食医"官制与相应的食医调摄措施。到了秦汉时期已出现了食医的专门著作,即《神农黄帝食禁》一书,共有七卷之多。汉代以后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编的《清宫医案研究》一书,已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约二百余万字,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清一代的宫廷医药档案史料,作出系统的整理研究。书中不仅展示了清代历朝帝后妃嫔及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名医国手之辨治经验,以及某些视为禁脔之宫廷药治,可供临床借鉴。同时本书编著者对这些清宫医药档案进行了潜心研究,医史结合,有方、有评、  相似文献   

16.
<正>《种杏仙方》是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著医方集,为清宫秘藏珍本医籍。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2编第5册记载,此书原藏景阳宫,现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保管。2000年,故宫博物院与海南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故宫珍本丛刊》,从清室遗存的珍秘医籍中将其精选收录。该书为龚廷贤从其父所著《古今医鉴》中选取药少而易得之方汇编而成,取"学易辨,人易晓,感在杏荫中"之意,故名。该书多用歌括形式概述病源、药性,介绍药方及治法,易诵易记,是研究古代中医处方学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一则笑话:一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截其外杆,即索谢辞去。问:“内截如何?”答曰:“此是内科的事。”笑话不过是笑话,读过之后一笑也就罢了,谁也不会当真。不过,在看了北京市建委在2005年11月10日作出的将严厉制裁“恶意讨薪”行为的表示之后,我不由得拍案称奇:原来世界上果真有这样施行“锯箭疗伤”的庸医啊!按照北京市建委的说辞,所谓的“恶意讨薪”行为,指的是这样一些现象:一是通过“民工讨薪”解决工程各方合同纠纷,怂恿民工以群体性讨薪为名,施加压力,甚至阻断国道交通,以达到尽快解…  相似文献   

18.
林敏霞 《文化遗产》2014,(6):103-110
近现代以来,中医在中国不断地被边缘化,在“申遗”过程中也遭遇了困境和悖论,一方面揭示了中医作为“遗产”到了不得不大力“拯救”之境;另一方面却折射出古老中国作为遗产大国,并未对自身遗产本土性、多样性和理论体系加以分析、论述、阐释和提炼.本文从“医道——遗存之道”、“医学——遗存之相”、“医技——遗存之技”和“医承——遗存之法”四个层面,对中医作为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分析和论述,从而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和价值进行新的认知和阐释,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和图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总理衙门"的创立是晚清变革之开端。就笔者所见",总理衙门"首批章京的具体情况却一直未见相关的介绍。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了关键的档案资料,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典籍是中华文明古国文献宝库中的璀灿瑰宝,但中医学用语的研究长期以来却未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医学用语属专门用语,有较强的专业性;二是治中医的学者多不长于语言文字之学。《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以下简称《用语研究》)融中医学理论与汉语言学知识为一炉,颇具特色。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搜集到的五千三百多个医学用语进行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归类,探讨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的基本面貌,追溯了医学用语的来源,阐明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对全民语言的影响,论述了先秦两汉医学用语在汉语历史词汇学上的价值,考释了简帛医籍中的一些疑难词语。《用语研究》在中医文献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具有双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