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错字小议     
天天看书看报, 天天看见错字。错字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作者的笔误,或者由于原稿字迹潦草,排字同志误认;但是也有原稿清楚而排校失误的。还有原稿不误而被编辑同志或校对同志改错了的,例如我的稿子里的“利害”常常印出来是“厉害”。错字造成阅读上的困难,程度不同。有一种错字,一望而知,例如:  相似文献   

3.
易错字辨析     
字是每个识字的人都要用到的,搞出版编辑的人,搞教学科研的人,就更是每天都得和它打交道。要用字,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做到用字符合规范。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当然,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不要认为用字是个人的事,与别人不相干,事实上,写成文字发表的东西,它无形中在向社会昭示:什么是规范字。所以,搞出版编辑的同志,要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你的工作是在昭示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在传递民族文化的火把。 下面我们将大家提出来的一些容易相混的字,也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参照字词典加以辨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也谈错字     
读了《出版工作》第二期上吕叔湘同志的《错字小议》一文,深深感到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手边恰巧有一本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春秋左传注》,拿来作为例子。《春秋左传注》是一部好书。著者杨伯峻同志下了很多功夫,广征博引,见解精湛,读了深受教益,这些不用多说。但是随手翻来,在这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的前言里,却有不少年代的数字错了。虽说瑕不掩瑜,录此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5.
错字非小事     
在电视节目中,适时地加上字幕,本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和报道内容,也有利于推广普通话,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近来某些电视台对字幕的制作缺乏严谨态度,差错触目皆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康定情歌》是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重头剧目,内容不  相似文献   

6.
报刊上的错字好象饭碗里的砂砾,使人甚为厌恶。试将常见错字分为三类,举例于后。一、形似而误。“纤尘不染,使读者有如面聆馨咳。”(《解放日报》1982年3月10日第四版,《人民日报1982年3月30日第八版)“馨”为“謦”之误,“謦咳”为谈笑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看了一部电视剧,仅看一节,就发现字幕打错了四处:“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计”用成“际”;“抢修在即”中的“即”用成“急”;“即兴演讲”中的“即”用成“激”;“分赃”中的“赃”用成“脏”。这就如同佳肴里掉进了几只苍蝇,令人大倒胃口。这些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误导性很强。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很容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那些正在求知的中小学生接受性强、明辨是非能力弱,一旦接受,易导致以讹传讹。近年来,文化部门在纠正文字差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繁简字体不分的现象少了,杂用外文的广告少了,不合语…  相似文献   

8.
易错字小辑     
注:括弧内为错字再接再厉(励)呕(沤)心沥血膛(越)水过河飞扬跋(拔)息留连(恋)忘返虎视沈耽(耽)水性杨(扬)花服服帖站(贴)翻夭澳(复)地病入鸯育(盲)既往不咎(究)杳(沓)无音信火中取栗(粟)沟沟岔岔(叉)不假(加)思索怨天尤(忧)人陈词滥(烂)调冈四模(腹)自用精诚所至(致)金榜题(提)名插科打浑(浑)平(凭)心而论气势汹汹(凶)言不及义(意)青春常(长)在一灶(柱)香忧心忡忡(重)趋之若鸳(鹜)熙熙攘攘(嚷)文(闻)过饰非捅娄(漏)子卢(芦)沟桥长(常)年累月名列前茅(矛)易错字小辑 ~~…  相似文献   

9.
识字读物是用来帮助不识字的人识字的。这话看来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编识字读物的编辑和负责审查稿件的领导,如果不了解这句“废话”的意义,就编不好识字读物,而且还会教人认错了字。不信请看农村读物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的《农村四言常用字》。  相似文献   

10.
下列40句成语,你认为有错字吗?如果有,请你将其改正。改正的方法是:在错字下面划×,然后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重叠的误字只写一个正字。改正后的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我们择优发表后,稿酬从优。字迹务必清晰工整。  相似文献   

11.
宋连昌 《传媒》2001,(6):45
据有关部门规定,从今年7月起,凡是播出的电视剧、电视专题等重要节目都要加配字幕。这无疑是个非常好和深受观众欢迎的举措。它不仅能方便观众收看,也可以帮助观众加深  相似文献   

12.
把关人     
是传播学的常用概念之一。它常被用来说明报纸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来文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渠道。在每一条渠道上,都有一个“关”。每个关口,都有“把关人”。消息、观念和理论,哪些应通过这个渠道传出去,哪些应留下不传。全由把关人决定,把关人地位重要,权力大。他们的知识、意见和态度,对受传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始终是受一些个人或集  相似文献   

13.
说把关     
如同不当放行的放行;是没有尽到把关的责任一样,应该放行的没有放行,也是没尽到把关的责任,有时甚至是要大的没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14.
说把关     
如同不当放行的放行,是没有尽到把关的责任一样,应该放行的没有放行,也是没尽到把关的责任,有时甚至是更大的没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15.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老翁接到女婿让他代买“否”的信,到处打听也没有,他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后,忽然想到可能是让他买“杏”。于是,他跑到街上买了几斤杏,写了封信,托人捎去。信是一首打油诗:“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你翁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有个学生在送给老师枇杷的附信上,把“枇杷”写成“琵琶”。老师见后痛心地说:“‘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只因这个学生“枇杷”、“琵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把关人"的把关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编辑之友》2002,(5):54-54
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选择受到媒体定位、受众需求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心理学家列文首创"把关人"这一名词,用来表明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控制功能.媒体把关是一个有组织、环环相扣的过程,而编辑在整个把关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他直接决定稿件的刊发与否,因此,编辑把关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乃至整张报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10,(5):58-58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迭”与“叠”读音相同.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重叠”一词中,“叠”不能写作“迭”。  相似文献   

19.
一阳 《军事记者》2011,(3):44-44
吹毛求疵?吹毛求刺 错例:开展批评应该采取对同志负责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不能吹毛求刺,更不能搞人身攻击。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盘锦市规划办的档案工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途径,为促进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认定为国家二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单位,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