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玉英 《宣武教育》2003,(12):42-4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十六大报告中还专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进行深刻阐述和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也先后以“我们的责任”、“诚信”、“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丁系列教育活动,来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庆石油管理局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尤其是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需要尽快把铁人精神升华到文化层面,构建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和谐为主要特征、以“三老四严”和“五项要求”为基本规范的持续发展的铁人文化,叫响独具大庆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力。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将开发“北京精神”地方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介绍,2011年11月2日“北京精神”表述语公布后,全市中小学迅速行动,开展“北京精神”的学习和宣传。中小学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将紧紧把握学校教育的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特点,把学习践行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抓手,利用各种载体和契机,搭建起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的广阔平台和实践渠道。按照部署,北京市教委将为全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配发《北京精神50问》和《北京精神百家谈》,由校领导组织学校干部教师集体学习。  相似文献   

5.
程娟珍 《成才之路》2023,(17):29-32
“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的准则。传统“义”文化的精神意蕴体现在礼仪风貌、恰当适宜、公平正义和情谊仁爱几个方面。传承发展“义”文化,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以恰当适宜为尺度,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实现共同发展;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实现文明和谐。在新冠疫情发生期间,“义”文化既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是互帮互助的众志成城,更是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6.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以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加强学校的规范和特色管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把我校创办成一所区排头、市窗口、省一流的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实现创新教育和加快信息化教育为突破口,以校长三年任期规划为依托,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为实现“三强,二优,一领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以承担的湖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课堂教学的创新途径与方法研究”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不断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沂蒙精神作为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核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而言,师范高校沂蒙精神教育应坚持双管齐下,在循序渐进中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实现“基础针”和“加强剂”的结合;以计划为导向,教师向后退,学生主动推;积极创新,讲小故事,立大信仰。由此激发师范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将积极性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准教师”优势实现沂蒙精神的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三结合的体制、“以热为本”的热带衣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几代人铸就的“两院精神”即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三大特色.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办学优势所在。三年来,在高职办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意见》精神.立足于本校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农科专业为突破口.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特别在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切实突出技能教学.强化实际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7,(B06):8-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面向基层,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优势和作用,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为培育“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3.
郭谊 《科技文萃》2001,1(6):189
正”字,造型方方正正。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质高,事以“正义”得人心,学说以“正确”为真理,精神以“正气”为脊梁,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无不因“正”而“尊”。  相似文献   

14.
《浙江教育科学》2008,(4):29-29
在2008年暑期来临之际,岱山县教育局抓住“抗震救灾”和“奥运,北京”这一契机,以“抗震英雄在我心,奥运精神伴我行”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为两大参照系,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问题为切入点和主要论域,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体精神、主体品格,以及主体思维和运思方式这三个问题。作者认为:就传统中国文学和现代西方文学而言,其主体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它律性的自律”和“互约中的自由”。20世纪中国文学虽然在主体精神方面开始了“从自律到自由”的世纪性转折,但其发展路径和本质,则可表述为“自由与它由间一种摇摆不定和奇怪的混合”。与之有关的,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在基本品格方面所表现出几个较普遍明显的特点,即“忧患情结”、“否定意识”、“悲剧色彩”。此外,在思维类型尤其是方式方面,20世纪中国文学主体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一方面承续着中国民族思维和文化的“象本位”传统,同时又受染于西方“符本位”的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审美“观照-读解-判断-表述”诸环节表现出以“符象互补、符象合一”为特征的思维和运思方式的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迅疾变幻的AI时代深刻影响并触发了教育革命。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美育课堂落地见效,苏州六中以《美术鉴赏》“时代之境·为人生而艺术”单元为例,循序渐进开展教学。以“红色美育”筑根本、“思政金课”绘华章、“科艺融合”感召新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创作中充分呈现。以时代价值认同引导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构筑起全面赢得未来的美育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月来,零陵师专以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校提出,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导,继续坚持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素质精良、适应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努力实现“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的精神”,包括热爱人民、热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为公的奉献精神;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真理、求真求实和“以教人者教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改造社会的精神;勇于开拓、实验的精神和服务于农村,在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并分析了这些精神提出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生在应对2023年新高考Ⅱ卷写作试题时,存在抓不住“空间”这一核心概念、对“空间”的理解浅尝辄止、不能从“空间”视角分析事例、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对“空间”进行论证等问题,据此提出“四性”写作策略:以概念启思,揭示“空间”的本体性;以分析增智,展现“空间”的多维性;以思辨添慧,构建“空间”的矛盾性;以主体铸魂,展现“空间”的精神性。这为特定“空间”注入内生变量,使其获得社会存在、精神存在和文化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