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走青海     
在全国各地的人群中.青海人很难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这大概是地缘因素决定的吧。因为青海这地方很尴尬.明明地处青藏高原.可提起青藏高原人们会不自觉地等同于西藏.而把版图辽阔的青海忽略掉。  相似文献   

2.
三月的京城,柔风微雨向人们悄悄地传递着春的音信.然而,比这和煦的春意更为撩人心动的还是青藏高原那神奇诱人的魅力.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成为首都北京的又一亮丽春色.  相似文献   

3.
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的陆上交通线绵延千余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雪山莽原,坡高路险.这就是青藏线,又称"天路".数十年来,总后青藏兵站部广大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呵护着贯穿其间的公路运输线、输油管线、光缆通信线,创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  相似文献   

4.
卢东清 《北京档案》2006,(10):47-47
提起北京市平谷区的北寨村,人们很容易想到"北寨红杏",因其个大、色艳、味甜而远近闻名.大家可能不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北寨也是赫赫有名的抗日根据地,素有"铁北寨"的美誉."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谷流传甚广的一句革命民谣.  相似文献   

5.
绵延不绝的荒山,茫茫无际的大漠,构成了大西北一幅特有的雄浑悲壮的画卷。多少年来,一代代一群群默默无闻的人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抛洒在了大西北这荒凉偏远的角落、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一个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时代精神永远永远地在闪闪发光。全面而系统地描绘出这样一群大西北人,藉以弘扬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大西北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召唤。经几年时间的酝酿,在1993年6月新华社西北五省区分社协作会议上,以《大西北,火红的事业》为题,正式确定了实施此项采访计划。原定此题由新疆、青海两分社共同承担,后因青海分社其它采访报道任务较重,暂无法派记者参加此项采访,这个任务便落在了刚入新疆分社一年的我们这两位年轻记者的肩上。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山自然区保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新疆、青海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64摄氏度,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在最暖和的7月,白天都身着棉袄,区内居住的19户牧民常年生炉火.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9,(Z1):22-23
<正>青海省地处祖国西北,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有"三江源"之美誉[1]。青海文化博大精深,发扬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青海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使命,尤其是青海省图书馆,自2007年承担了青海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任务,通过十年的建设,形成了总量丰富、涵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储备,但是一直没有平台向公众展示。青海"文化随拍"特色应用系统面向青海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覆盖青  相似文献   

8.
1998年岁末,众多学者、专家院士聚集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青藏高原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其热烈的氛围让人感到阵阵科学春天的气息。被人们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和环境的深刻影响,一直为科学界所瞩目,成为国际上地学、生物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关键区域。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坐落在我国境内,是我国具有全球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从50年代起,特别是1973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对整个青藏高原展开了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因为封闭而神秘,但自古以来,地理上的封闭从来就没有阻断过西藏与外界的联系,西藏真正意义上的封闭在于——路。"诗仙"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吟叹,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而相比较于川蜀大地,西藏却是自古以来根本就没有"道"。"乱石纵横,艰险万态,不可名状"——这是对西藏交通的真实写照。这一写照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青藏公路修通,距今只有短短不到60年。在广大藏族群众心目中,路与达赖、班禅和佛祖释迦牟尼地位等同,是崇拜、敬仰、渴盼的"神"。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指出: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来。这一指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鼓舞了有志之士,特别是青年一代,献身边疆,开拓大西北的决心。在这种形势下,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的人民出版社,决定联合出版一套《中国的大西北》丛书,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怀着喜悅的心情,预祝这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成功。下面发表的是习仲勋同志为这套丛书所写的前言。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一线生态摄影师用镜头忠实记录了念青唐古拉山藏东神湖巴松措与318国道上鲁朗地区动植物的原始生存状态,堪称生物多样性的全景展示。这不仅仅是一本十分精美的生物观测手册,也是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读本,数百张生动、鲜活的照片极具欣赏价值和震撼力,用美的力量唤醒人们对西藏、青藏高原乃至我国诸多野生生物的记忆,培育国人的生态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2.
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不仅使人们铭记"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所谓"西藏问题"的实质所在2009年1月19日,两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项议案,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纪念50年前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嘎玛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设立纪念日是西藏自治区旗  相似文献   

13.
李韶红 《图书馆论坛》1998,(6):封二,32
1997年金秋之际,佛山市图书馆隆重推出了的好评;7月的"西藏风情"专题漫谈,由一些到首届佛山读书节系列活动,旨在培养"爱书、读过西藏的会员介绍青藏高原的风光及民俗,吸引了书、用书"的现代都市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不少酷爱旅游的会员;9月份即将开办"中国古代果。读书节期间,曾向读者广为派发了一批关于筹思想,传统文化讲座",已接受了不少的会员报名建"佛山读书人俱乐部"的调查表,引起了社会各参加。类似的专题活动,在每个月的俱乐部安排中界及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从调查表派出伊始,就穿插进行,活跃了会员的思想,开拓了…  相似文献   

14.
是不是出版改革非要走"集团化"之路? 出版业这几年的改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征,就是成立集团.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几年来,我们已成立出版集团二十多个,除了西藏、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出版或发行集团.这似乎给人一个错觉--改革=集团.  相似文献   

15.
大概一提起蓝田,人们就会与贫穷联系起来,一提起蓝田人,许多人就会说"嘛哈(Kà)",甚至有的人还把蓝田人叫"嘛哈"县人,说的人免不了奚落和挖苦讥讽之意,听的入往往多了些自卑和激愤.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也是拉萨3·14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均十分关注.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于我的重点话题.新华社派出数支对外报道小分队赴西藏及其他藏区采访.3月28日,是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我们围绕这一由头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有媒体提起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现实民意"。这个判断触及了人们常有的一个认知误区,即容易放大网络舆情,把网络舆情当成全部民意,从而对中国社会作出有很大误差的判断。生活在网络世界的人,容易把网络声音当成"多数民意",这是环境所形成的幻觉。人们习惯把自己生活的环境当成整个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传统的档案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只要一提起档案,便以为那只是整理立卷、借阅文件而已,工作简单的很.从来没有管理过档案的人,是永远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繁杂和琐碎的,那真是"酸、甜、苦、辣"样样尝尽.回忆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先想想甜蜜的,就象吃东西的时候.总喜欢先把自己最喜欢吃的先吃了,这是我的习惯.所以我就先说说"甜"吧.……  相似文献   

19.
彭茜 《青年记者》2012,(31):10-11
每当夜幕降临,我站在新华社西藏分社的楼上,抬眼便能望见远处布达拉宫渐明的灯火映着高原的墨色天空。两年前,当我坐在清华园古旧的图书馆里,为即将在青海藏区开始的两个月的田野调查整理文献时,能够真正在高原浸润一年还只是停留在心头笔端的梦。我对青藏高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民族一直有种近乎"原乡"的情感。我也不清楚这种情感是从何时产生的。是在云南中甸至德钦采风的路上,司机  相似文献   

20.
世金  朝峰  西川  高叶 《山东档案》2001,(4):28-29
提起"小金库",人们会马上想到,它是一种私设"帐外帐",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侵犯国家权益的行为.然而提到"小文库",很少有人迅即把它同违法违纪,损害党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实际上,国家法律早已把"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据为己有,拒不向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人员移交"等行为明确为违法行为,并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