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则因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词典上说,“教”的含义是“传授”,“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培植”,“养于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业的定位(“师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前提。然而 ,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则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 ,二则因受传统文化的束缚 ,显得沉重而艰难。诸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令我们置身其中浑然不觉而又难以摆脱 ,或许与我们对“教”与“育”这两个字的内涵认识偏颇不无关系。在中国 ,最早把“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认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 ,三乐也。”词典上说 ,“教”的含义是“传授”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的含义是“培植” ,“养子使作善也”。可见 ,“教”与“育”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大概是受韩愈《师说》对教师职…  相似文献   

4.
何谓“教”、“育”? 王静先生《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及徐仲林先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写的序,部对两字的字源及本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古义指教化。如《尚书·舜典》上说的:“敬敷五教”。“育”字的古义是培植、抚养,如《诗经·小雅·蓼莪》上说的:“长我育我”。但“教”与“育”这两字在春秋以前尚  相似文献   

6.
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教育”二字,有它的历史含义。这种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它不但和今日的教育一词的内涵不同,而且,它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件具有科学意义的学术问题,未见有系统详尽地论述过。因此,在我国教育界,一提古代教育二字,大都仿照《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解说,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好象历史上没有第二种含义。至于这些解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哪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在它以前还有什么其它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04,(29):46-46
中 国 教 育 部 部 长 周 济 日 前 指 出 ,现 阶 段 中 国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要 反 对“ 教 育 福 利 化 ”和“ 教 育 产 业 化”两 种 倾向 。 周 济 是 在 目 前 举 行 的 全 国 教 育 纪 检 监 察 工 作 会议 上 作此 表示 的 。 周济 表示 ,从中国 现阶 段的 基本 国 情出 发,国家 不可 能包办 教育 。他说 ,在各 级各 类教育 阶段 实行不 同程 度的教 育成 本分担 机制 , 是近 年来 一 项重 大的 教育 改革,方 向正 确,意 义重大 ,还要 继续坚 持。 周 部 长 亦 强 调 要 坚 持 教 育 的 公 益 性 原 则 ,强 调 教育 发 展 …  相似文献   

8.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 的华侨学府,开启了我国华侨教育之帷 幕,其宗旨为“宏教泽而系侨情”。“暨 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朔南暨,声 教讫于四海”,意即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 到海外。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由清政府 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相似文献   

9.
张治 《上海教育》2010,(1):60-60
《说文解字》对“教育”有过精辟的分析:“教者,上行下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教”可以脱离育而单独存在,比如,现在的一些技能培训,通常没有品德发展目标,教练员也就没有“育”的责任。这只是一种交易,消费者用钱购买了一些培训服务而已。而在学校,我们被称为“教师”,应该是“教”和“育”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书写形式上,并没有“你”和“妳”的分别。打开《辞海》,“妳”字,一作“奶”的异体字,一作“你”的异体字。又查“奶”字有“嬭、妳”二异体字,“你”字有“妳”作异体字的注释。现行《新华字典》里“奶”字的异体字是“(女用)”,当今电视台里播放通俗歌曲时字幕上也常出现“妳”字,演唱者发音时读作“nǐ”。按《新华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古文字形和《说文解字》,探讨“教”和“育”的本义,揭示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以棍棒纪律为主要手段,并阐明我国近代教育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的教育方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1] 然而,我国两千多年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造就的中华传统教育却与其格格不入.仅从古文中的“教育”一词说起,荀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说文解字》则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相似文献   

13.
结合古文字形和《说文解字》,探讨“教”和“育”的本义,揭示我国古代教育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以棍棒纪律为主要手段,并阐明我国近代教育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的教育方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条理由是,《促织》全文写到“成名”二字的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便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一、由《还珠格格》引出“闹”字。“小燕子”与春香有许多相似之处,“小燕子”与春香的  相似文献   

16.
陶 行 知 先 生 曾 说 过 :“ 校 长 是 一 个 学 校 的 灵 魂 , 想要 评价 一 个学 校 ,先 要 评 价 他的 校长 。”《中 共 中央 、国 务院 关于 深 化教 育改 革 、全面 推进 素质 教 育的 决定 》 中 也指 出 :“ 学校 校 长在 推进 素质 教 育 中 具 有 特 殊 作 用 ,要 率 先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把 领导 教职 工 创造 性地 实 施素 质教 育 作为 重要 职 责。”实践 表 明 ,大 凡 在 教 育 、教 学 及 科 研 等 方 面 有 一 定 建 树和 影响 的 学校 ,都 有着 一位 有 作为 的校 长 。由 此可 以说 ,学 校校 长 ,尤其 是 中小 …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编辑部: 读了贵刊一九八四年十月号上发表的王毅同志《民族正气,辉耀史册》一文,深受启发,获益非浅。但我有个疑问:中学语文课本上印的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第二句作“干戈寥落四周星”,而王文引此诗却作“干戈落落四周星”。我们手头缺乏必要的参考书,无法核对,不知到底是“寥落”,还是“落落”?盼告知。李一  相似文献   

18.
一、 素 质教 育 是 一种 理 想二、 素 质教 育 是 一种 价 值三、 素 质教 育 是 一种 境 界四、 素 质教 育 的 现实 性 与 操 作性五、 消 除对 素 质 教育 的 几 种误 解 自 1993 年 2 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多次写进了教育的政策文件,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语言。特别是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19.
这首题为《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七言律诗,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柳如是的作品。诗中首字“栽”字应是“裁”字之误。“裁红晕碧”,出自金代元好问(1190—1257)《论诗三首》二:“晕  相似文献   

20.
由 教 育 部 社 政 司 、 团 中 央 、《中 国 教 育 报》、《中 国 高 等 教 育》、《思 想 理 论 教 育 导 刊》、 思 想 教 《育 研 究》、中 国 教 育 电 视 台 共 同 主 办 的 “学 习 贯 彻全 国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会 议精 神” 座 谈 会 于 2000年 1月 25日 在 国 家 教 育 部召 开 。 来 自 11所 北 京 高 校 各 个 层 次 的 学 生 代 表及 各 主 办 单 位 的 负 责 人 出 席 了 座 谈 会 。教 育 部 社政 司 副 司 长 冯 刚 同 志 主 持 座 谈 会 。会 上 各 校 的 学生 代 表 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