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河南教育》2010,(9):92-93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对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构造和环境组成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晓丽  张琳琳 《文教资料》2011,(23):134-136
当前,我国极少部分农村存在诸如农民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农村社会伦理规范失调,农民现代性增长缓慢等问题.原因在于农村社会公共治理结构缺位,城市缺乏对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对接管理,以及乡村伦理制约机制的解体等。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治理结构.做好城市流入农民的管理,重建乡村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乡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党的治国方略中,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广西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广西地区地处边缘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使得广西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破坏、林业不合理利用、生活污染等生态问题,重视广西地区的这些生态问题,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投入、立法立规、提高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措施,对我们建设"美丽广西",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按照“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思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提高广大农民综合素质,才能建成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快建设农村先进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必然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各种关系,为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固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诉求,反映了占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漫长的中国农民的世代夙愿。生态文明是当下人类文明的最高形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丰富内容。厘清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义及相互关系,是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相辅相成、逐级提升的一个整体。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风文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将教育对象分为普通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三个层面,确保三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和生育文化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需要加强农村教育.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通过提升农村教师的学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等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新农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做了分析,强调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中必须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统一用“四个方面”的措施来搞好新农村绿化,逐步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新时期最为重大的战略思路,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全新的视野审视之,牢牢把握一个“新”字,用新的理念和思维,破解“三农”难题,建设和谐农村,完成现代化进程中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利用电大现有的系统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实施教学站点建设工程、开放教育试点工程、“一村一大”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打造资源丰富、服务优质、快速高效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我省省情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有乡村的存在,就有乡村文化的存在。乡村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新的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只有在新的乡村文化的规范、引导下才能取得成功;而只有深入研究乡村文化现状,找到制约乡村文化建设的瓶颈因素,才能将乡村文化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铺垫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之一。文章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态伦理现状,对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