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中“水的浮力”一课是用四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前面三个实验学生会做、会说 ,效果也很好。最后一个实验是 :用橡皮图 1筋吊着土豆 (见图1) ,量一量橡皮筋在空中和水中吊着土豆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由于学生用橡皮筋吊土豆时有的吊不稳 ,而在量橡皮筋的长度时有的也量不准 ,所以我作了如下两种改进 :图 21 用橡皮筋吊着钩码 (见图 2 ) ,将橡皮筋的上端挂在木条的钉子上 ,这样便于量出橡皮筋在空中和水中的长度。图 32 如果有条件的话这个实验还…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 浮力及其测量是九年级物理"浮力"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教材空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呢?一位教师由课题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能感受浮力的生活场景时:有学生介绍自身游泳时的感受,在水中身体受到向上的浮力,踩在池底时脚底感到更舒服了:有学生介绍白天鹅浮在湖面上的现象,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天鹅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在学生介绍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橡皮筋显示出浮力效果?并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拓展活动,用橡皮筋吊着重物,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重物浸入水中时发现橡皮筋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九册《水的浮力》一课,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实验步骤是:1.取一根橡皮筋,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2.将50克重0.5牛顿的钩码挂在皮筋下,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用直尺量出这时橡筋的长度;3.用手轻轻向上托起重物,观察橡筋的长度有什么变化;4.把重物放入水中,观察橡筋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重物没入水中后测量皮筋是否缩短,探究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由于重0.5牛顿的钩码放入水中后,重力远远大于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将其托起时,测得的皮筋长度与没入水中后测得的皮筋长…  相似文献   

4.
一次去一所学校听课,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课的《浮力实验二》时,让学生观察系重物的橡皮筋长度(或用直尺量橡皮筋的长度),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变化,间接探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做实验用的重物体积不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不太大,使橡皮筋的伸缩变化不明显,所以很多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5.
阿基米德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_浮=ρ_液gV_排,说明浮力的大小跟ρ_液和V_排有关,而与ρ_物和h无关。我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结论。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铁架台横杆上固定一把刻度尺和一根下端带指针的弹簧,弹簧的下端用细线吊着一个金属块。实验过程是: (1)下端不吊金属块时,指针指在O点,吊着金属块时,弹簧伸长,指针指在A点。 (2)使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缩短,指针指在B点,表明它受到了水施给的浮力的作用。 (3)去掉垫物,水杯下移,使金属块部份浸入水中,弹簧又伸长一些,指针指在C点。表明受到浮力减小,  相似文献   

6.
《水的浮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第五册)一课,按教材要求,第一部分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这部分内容分四层进行教学: 1.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2.用其它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3.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4.指出物体在水中受  相似文献   

7.
《水的浮力》一课中,有个实验让学生测量水的浮力大小变化,它是要求学生用一个钩码来测量的。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实验有一些缺点:实验用的钩码的质量是50克,重量约是0.5牛顿,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约是0.1牛顿,而学生用的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1牛顿。要使一个钩码在水中分几个层次浸入,学生不易把握,且数据在测  相似文献   

8.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水的浮力》不仅是初中《科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困惑最多的内容.为此,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设计了针对性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典型问题1浸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浸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200 g钩码,弹簧秤,烧杯.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弹簧秤示数为F1)和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计算出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F1—F2.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3-3的第11页中有一个关于分子力的小实验,其表述是: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橡皮筋。动手做一做,并解释为什么?实验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探索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做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实验设疑 情境引入 自主探究 明确原理设疑 ,就是把书中的重点概念、主要内容、难点变成一个悬念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等一系列过程达到认知目标 .例 :在两根相同的弹簧下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钩码 ,将一个悬在空中 ,一个浸在水中 ,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 ,设疑 :为什么弹簧一根长一根短 ?经过学生看书 ,动手实验 ,思考后很快会知道弹簧长度不同的原因是 :因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  相似文献   

12.
郑钢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2):11-13
多年教学实践下来,颇感头痛的是,不少同学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如:学完浮力内容时,我问学生:“物体在水中的不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一样?”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越深浮力越大。因为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当它向水中深处按时,得用很大的力,说明越往下浮力越大。再如:这样一个问题: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的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风吹过来,人就感觉凉爽,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还如:我们学生做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知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近年来,物理实验题在中考试卷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下面以初中实验中的几种常考的实验题进行例说.一、浮力的演示实验例1用一根细线吊着一个10 cm~3的铝块放入水下1m和放在水下2 m深处时浮力各是多大?如果把同一铝块放入  相似文献   

14.
1设计思路本课是继《水的浮力》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受到浮力大小的关系。二是通过实验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之后,引导  相似文献   

15.
浮力的大小     
淀粉们,去年的7-8期,我们感受了浮力、认识了浮力。你们知道吗?它还有许多密秘,本期小编将带你继续研究水的浮力。浮力与体积你知道水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吗?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科学小实验探究水的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的关系。实验1:同种物体的体积不同,所受浮力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智慧幽默     
佚名 《小学生》2016,(4):18
一起HAPPY,一起智慧!食堂里的对话一男生打完饭:这是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土豆炒肉。男生:土豆炒什么?打饭的师傅:肉。最后打饭的师傅醒悟,给男生添了点儿肉!作业做得越来越差老师把一个学生叫到了教室外。老师:"你的作业做得越来越差了,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学好自然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能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下面以<水的浮力>为例,分析、说明: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以及浮力的应用.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实验测定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  相似文献   

18.
谈“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用的材料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收集供科学学习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课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怎样的材料?何谓“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下面以两案例入手,对材料的“结构性”进行诠释。案例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的沈跃群老师在2001年4月上《水的浮力》这一课,他向学生提供了泡沫塑料块、木块、石块、瓶子、橡皮筋、钩码、气球、塑料袋等探究材料。当学生感知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且了解了浮力的方向、物体上浮和下沉的规律后,沈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选材料,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有的学生用泡沫塑料块或木块把沉在水…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上册第六章《浮力》是一个重点单元,根据经验,这一章也是初二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现行课本,主要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教学难度大,学生“感受”不深。我们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浮力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五个实验。从物体在空气中的秤重与液体中的秤重不一样,让学生从感性上得知浮力的存在;再把物体放在水、盐水、酒精中秤重,与在空气中的秤重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与液体的性质(密度)有关;把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看到浮力逐渐增大,使学生感知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再逐渐增大深度发现浮力不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感受到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浮力,可以有触觉——用手在水中托物体感觉到比在空中轻,常识——宇航员利用水下模拟太空失重,实验和计算——水会溢出和弹簧测出水中视重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三力平衡求出浮力等等。设计一个利用视觉来感受浮力的小实验如下,将会补充浮力的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