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写作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这个单元的写作范围是评析同学的作文。一学期来,同学们已经写了七八篇作文了,到底同学们作文质量如何,写作态度怎样,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评一评。这次的作文实践,就是评论、赏析同学的作文。看别人的作文,不仅能在写作上吸取经验教训,而且通过了解同学的思想、生活,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具体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看到在作文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的题目一出就赶紧翻出“优秀作文宝典”、“考场作文大全”来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同学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文笔优美”,以致把作文主题抛至脑后……,这样就使作文成为我们同学的一种极重的心理负担,越怕越不会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实,作文并不是那么令人艮惧,高不可攀,只要你端正态度,用心去写,肯定是能写好的,我在教学之余总结了有关写作的小窍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羊刚 《教学月刊》2003,(6):38-40
一次全市范围的考试后,一位女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找我。她有点委屈:“考试作文是不是凭运气的?我的作文没偏题,怎么得分比平时作文不如我的同学都低呀!”言下之意是,考试作文的命运取决于落到怎样的评卷老师手里,“写”得好,不一定“评”得高。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于是,我仔细读了这篇阅卷老师评了43分(低于全市平均分)的习作,发现文章不乏可贵之处:(1)扣题紧。写对“苦”“乐”关系的认识,既不受提示语的限制,又切合题目要求,算得上“机智”。(2)情感真。从亲身经历中取材,不矫饰、不虚夸。(3)体验深。“苦”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4.
蒋爱凤 《考试周刊》2012,(36):43-43
当前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第一,为作而作,虚情假意。部分学生厌恶作文课,甚至怕搞活动,怕过假期,原因就在于一课、一动都要交作文;有的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的,不便写真话,因而在作文里写空话、假话。第二,命题作文偏多,一些学生拿起笔,  相似文献   

5.
时下,什么《满分作文》《快速作文》《考场作文》等等作文选,可以说琳琅满目。有的同学不能正确使用这些书。每当上作文课,作文题目一出来,同学们马上掏出作文选,寻找题目对得上号的文章,开始“仿写”。有的同学手中往往准备了好几本作文选。结果往往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文不对题。有人称之为“仿写”。其实,要写好作文,观察比仿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 :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为此 ,我在上学期开展了“作文接力”这个活动 :我让各小组自愿购买一本硬面抄本 ,全班 8本 ,每天各小组让 1名学生来写 ,作文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 ,但必须是真人真事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就对这 8本作文进行批改 ,利用几分钟 ,择其点滴“亮点”进行评赏。第二天 ,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第三天 ,同一小组的又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写完后 ,又接下去进行下一轮 ,如此循环……活动开展以来 ,竟出乎意料地把学生带出了作文…  相似文献   

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的评刊表上有一项调查,内容是你觉得最难写的作文是____。有不少同学都在这一栏填了写物。的确,一件物品放在那里,既不会动,又不会说话,想从它身上挖掘出几百字,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勉强凑齐了字数  相似文献   

8.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上小学时,班里同学普遍怕写作文,有的同学甚至把"作文作文,见到头疼,想了半天,一句没成"当儿歌来唱。如今想到这句话,已身为人师的我心里仍沉甸甸的。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咬住笔头不放松,紧锁眉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相当高,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作文兴趣却有很大的退步。通过调查了解,我找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原来,是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渐渐消失了学习写作文的兴趣。于是,我开始了改革作文评价方式的实践。一、学生自我评价在一次作文之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一评,写一下自己在写这篇作文前是怎么准备的,又是怎样认真写的。学生们敞开心扉,把自己对这次作文的认识、每一步的准备都详尽地做了叙述。例:夏天宇同学的自我评价:看到《童年趣事》这个题目后,我非常兴奋,我童…  相似文献   

10.
林根 《上海教育》2001,(18):39-40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是位语文老师。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读后回味无穷。程老师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分愉悦。当程老师刚刚读完文章,一位同学“唰”地举起手说:“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把目光投向那住抄袭作文的同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程老师一下懵住了。经过短暂的思考,程老师立刻转换话题:“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初中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但是,大多数同学在心理上都害怕作文,总觉得作文像一道无形的阴影缠绕着手中的笔。有的同学甚至说,宁愿罚抄一篇课文,也不愿写一篇作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师要把如何矫正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因素,循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这一重点课题,应切实设计到教学中去了。怎样才能澈发出学生的作文之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从没地方下笔到学着仿写,从仿写到会写,从会写到能说出作文的优缺点,或者说就是会评作文,还能评到点子上,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初学作文的孩子一般不会评作文,会评作文的学生一般也会写作文,虽然未必擅长写作文。所以,作文写作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就要指导学生给自己或者其他同学修改作文,实事求是地撰写评语,把对学生的作文评判由教师转向学生自我。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共评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作文素材不多、词语积累不够、写作自信不足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不知道怎样去描述、去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来“我写我心”。于是,有的同学便胡乱拼凑,临时应付,使得作文内容空洞、虚浮,缺乏真情实感。如此一来,不仅没有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反而加重了负担,浪费了时间。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不头痛才怪。  相似文献   

14.
一次作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应在作文评讲之后。因为只有通过评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这篇作文中的优、缺点,明确下次作文的努力方向,在实践中提升作文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从优化评讲过程人手,以赏读为重点,以赏析为亮点,以赏写为要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以改革小学作文评价为突破口,改变评价思路,在教学中实施借助网络进行作文多元评改的策略,一改传统的作文评价人员——(语文老师和同班同学),而是让学生的习作由来自网络的评价群体(有学生自己、同组同学、家长以及其他网友)来点评。从网友的点评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写真话。同时,学生在看帖与回帖的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提高了语文素质。这是我们正尝试着的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次作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应在作文评讲之后。因为只有通过评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这篇作文中的优、缺点,明确下次作文的努力方向,在实践中提升作文水平。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从优化评讲过程入手,以赏读为重点,以赏析为亮点,以赏写为要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写作的激情。一、以读代讲赏习作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老师小成一走进办公室,就对班主任张老师说:“你班级里的丛志强太不像话了,作文不认真,竟然在全班学生面前撕作文本向老师示威!”张老师听了后,安慰了小成老师几句,马上就去了解情况。原来作文课上,小威老师评讲作文,读了几位学生的作文,其中有丛志强同学写的。但是,老师在读丛志强同学写的作文的过程中,并不是对他的作文加以表扬,而是对丛志强同学写的作文进行了批评。当小成老师在读丛志强同学写的作文的过程中,丛志强冲到了讲台,抢回了自己的作文簿并当场将作文簿撕了……一堂作文评讲课也因此未能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8.
卞国湘 《辅导员》2011,(1):34-36
写想象作文需要驰骋神思,写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以为想象作文就是天马行空地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非常好写。确实,想象作文是容易写,但绝不容易写好。要想写好想象作文,可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同学们如何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如何打开想象之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题海战术的影响,很多教师都用大量的练习来夯实作文功底。于是就让学生时时写,处处写。写心得体会、写每天所见所闻、写周记。学生的作文量多了,教师批改也出现了问题。小学教师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上,直接的后果就是舍本逐末,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一写作一讲评”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活页作文就是将作文不再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而是写在作文活页纸上。作文写在固定的作文本上,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放在办公室,等到作文讲评时发给学生。评了上周作文写了本周作文之后,作文本将再一次回到教师案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惯用模式。学生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们有了作文作业。每每想将一些优秀习作展示给全班学生时,由于作文本展示受到限制我不得不让优秀习作的作者再把文章用纸重抄一遍,然后再在展示台上展示或装订成集。虽然抄写很辛苦,但这些小作者们仍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