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庞进撰文《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指出,中华文明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龙道文明,而龙道信仰则是中华文明的中枢系统。龙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概括起来是6个词12个字: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引领。一、参与。中华文明起源的上限可以追溯至距今一万年到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今天,龙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参与者。龙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强盛,也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转折和再兴。  相似文献   

2.
弄清中华文明的起源,并更进一步地考察和展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对于中华民族增强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自信,意义非常重大。蒋南华先生研究中华文明源与流的问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有力地论证了武陵地区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源流新探》这本颇具学术分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中华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发展影响深远。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拟从史学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中枢、史学是文明性格形成的途径和史学是中华文明凝聚的纽带三大方面来谈史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鹏 《天中学刊》2000,15(3):81-88
人类四大古老文明中三种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惟有古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中华文明有异常雄厚的基础;中华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长江、黄河共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异族优秀文化;地理屏障的作用;中国有侵略不称霸;强大的国家保卫力量;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中多数是另三种古文明曾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已有很大发展变化,它必将继续在丰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东夷文明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文明形态,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它的起源与分布,它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过程,它对中华文明独特贡献的分析,探索东夷文明曾在中华文明形成史上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特质与形态、中华文明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秉持的正确文明观。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场教学、主题讲座、虚拟仿真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吴淦 《成才之路》2010,(11):66-67
【背景】本案例主要依托华师大版新教材第二分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的教学实践。因为是中国古代史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又是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所以,如何使学生自然进入中华文明的学习环境,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如何结合青浦悠久的历史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培养乡土情结,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文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挑战、传统应对方式失效的情况下应运而起的,确立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方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孔子与儒学的创立,以及秦始皇与大一统帝制国家形态的创建,构成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三大瞩目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未中断,从古国文明到王朝文明,从西周“大一统”的理念到秦汉“大一统”的国家,国家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根在人民。中华各民族的民众创造,是中国国家统一、文明连续的根本动力。国家统一与民众创造,相辅相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双驱动。一、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从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联盟到西周的“普天之下”,从西周的“合众国”到秦汉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深化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需要提升对文明内涵及外延的思想认识,拓宽文明的视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中国梦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意义、现实表达和前进方向。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传承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个奇迹,它一直吸引着各领域研究者的目光,中外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有见解的分析,大体主要有三种观点:地理环境、人口规模、文明程度,这三种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作了卓有成效的论述。但我认为都未触及到本质,中华文明连续传承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信仰———祖先崇拜。下面我就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与祖先崇拜的关系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加强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思想教育,为继承,发扬中华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文明,起源于什么时期?我们的历史,究竟有多长?热点事件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距今约58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就相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我们首先会想到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但是炎黄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大都带有神话色彩,故而有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历史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要从商朝后期开始算,因为殷墟发现了甲骨文,具备了有文字可考的“信史”。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史学尤见中华文明之底蕴。在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凸显出中西史学不同的思想,也传递出中西文明不同的精神。探讨其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特点滋润着中国史学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道德劝戒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中国长期的稳定与和平。而西方史学所表现出的理性、创新以及对历史规律的钟情则浸透着西方古代文明善于逻辑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区域上来讲,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与发展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线,但边疆地区及各区域的发展共同形成和推动整体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专场报告会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共有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主题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议题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舜孝叙事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舜文化、早期中华文明与舜文化、礼乐教化与舜文化、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的礼制贯穿在五千年的文明中。红山文化中的“坛、庙、冢”无疑是中华文明中原始礼制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文明的礼制核心反映为祭祀天地、崇拜祖先和崇尚王权,基于这三点可以看出红山文化中的“坛、庙、冢”正是这三个表现的原始礼制体现。  相似文献   

18.
钱定平著的《蚩尤猜想——中华文明创世纪》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可谓是研究中华文明的一部力作。这部将近40万字的著作由绪论、前言、正文、结论四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研究目的、观点、意义、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色与创新。前言旨在阐述史前的思维成形,提出了一种观点:文明是相狎的产物,并讨论中华文明发源于什么自然环境,这种自然条件又怎样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性格,以及中华民族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你好,中国     
正2014年6月22日晴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楚韵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京剧,从建国初期百花齐放到如今莫言一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绽放,哪一次不是中华文明的奋力崛起?是的,没有哪个国家会将外语置于母语地位之上,在全球化的今天,请字正腔圆地喊出"你好,中国"!曾经辉煌过,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平静过,它翻涌着,咆哮着,怒吼着,奔涌前行。四大文明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止,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消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强”为重点的“自律”文化传统,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实践中的创造与艰难探索中的发明既是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