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思维的私奔     
100多年前的某个圣诞夜,凌晨2点15分,法国作家莫泊桑为庆祝新年快乐,割破了自己的喉咙,并对仆人讲:"你看我做的事,我把自己的喉咙割破了。"接着,他认为自己干的傻事不足以表达对圣诞老头的欢迎,就又举起手枪朝自己开火,但伤得也不太严重。后来有一天,他又突然从床上坐起,宣布开战了,他要去前线立功。他去了,但不是去前线,而是被关进巴黎一家著名的精神病院。这一天是1895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2.
在三四十年代抗战的大环境之中,很多的左翼作家纷纷奔向了前线。而作家萧红却在此时传出了另类的声音,其主体意识之中探求的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对自我价值的渴求、对自由自在生命的憧憬,由此可见萧红是个坚守着"五四"民主思想的特立独行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新民晚报》消息:日前,军旅作家魏巍铜像揭幕仪式在上海海湾园举行,魏巍的女儿魏平等参加了仪式。魏巍(1920-2008)为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和小说家。他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1978年,他创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诞生100周年。上海《文学报》报道了他同巴尔扎克、普希金、歌德世界文坛四巨匠“相聚”1999的通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文集。海明威生于芝加哥郊区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在萨堪拉市《星报》当见习记者。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赴意大利前线参  相似文献   

5.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是一位法国作家写的超微型小说,译成的中文如果不计空格,连同标点在内只有180多字。它用喜剧的形式表达了悲剧的内容。一个反法西斯战士在前线英勇地抗击德寇,而他的恋人却在家乡被德军侮辱而堕落了。粗心的读者匆匆浏览之下,还可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是个战士。他有自己丰富的斗争生活经历,有自己在生活中的独特感受,有自己对于散文艺术的见解和追求。他喜欢歌唱红日和大江,歌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在斗争生活的激流中战斗、航进的人们。文如其人,作为一个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走过的作家,他的散文,如飞瀑,如奔马,感情豪放,境界壮阔,气势沉雄,给人以昂然向上的力量和一种奇伟、刚健的美的享受。我是他散文的一个热心的读者。他写了大量的通讯特写,但是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军人作家丘东平,比较出色地描写了”新的人民领导者的典型”。他的军魂小说,不同于抗战初期众多描写前线英勇壮烈场面的小说,在于注重写人。在写人时,写军人的战斗遭遇,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笔端常常触及人物的灵魂深处,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气质。语言奇崛,小说充满一种野性沉着的力量美。  相似文献   

8.
厄纳斯特·密勒·海明威(EmestMillerHemingway)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4)。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附近奥克帕特村的一个外科医生家庭,1917年夏季,海明威中学毕业。10月他进堪萨斯市《星报》工作,担任见习记者,1918年5月,他离开报社,参加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队,担任车队司机,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1919年初,海明威回到美国,并尝试写作短篇小说。从1919年到1927年他先后在加拿大,法国巴黎担任记者,同时坚持写作诗歌和小说,从此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927年他回国…  相似文献   

9.
吴伯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和深具影响的散文作家。吴伯箫于1931年冬至1935年春任职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并在《民国日报》兼职。在青岛,吴伯箫迈出了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辑于青岛的散文集《羽书》奠定了他在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七七"事变后,吴伯箫投笔从戎,踏上抗日前线,奔赴延安,成为从山东和青岛走出去的献身于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的作家、教育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抗日先烈罗锦文 ,1 937年 1 1月组织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 ,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曾象白求恩一样 ,超负荷工作并以身殉职。他的事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全民活动。以电影为载体,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优秀中外军事题材电影,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的鲍叔牙志向高远,关心国事,目光敏锐,未雨绸缪,好谋而成。他见识过人,择大才而友,择雄主而事,机智敏捷,极富口才,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斗争谋略。他轻财重义,公忠体国,推位让能,律己正身,直言极谏,嫉恶如仇,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和优秀政治品质。鲍叔牙作为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贤才,对今天的从政者,如同一面镜子,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人杜牧,并不仅仅是一个“风流才子”,而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儒家思想是他的主要思想,他常年研究儒家经典,表现出强烈的尊儒忠君思想和深厚的忧患意识,具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眼光。他对兵家也很有研究,写下了许多吟咏战争的诗歌,并能联系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阐述“知兵”、“重兵”的重要性,主张平藩、御侮、富国强兵等,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曾受到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1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6.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17.
山西出土《隋虞弘墓志》的碑文记墓主虞弘是鱼国人。鱼国,史书失载,据学者的研究,鱼国应为中亚的粟特国。虞弘的家势显赫,祖父辈为鱼国领袖、茹茹国及北魏的官员。在政治变幻无常的魏晋北朝以至隋初,虞弘的官位不断转迁,除了担任武职及使节外,也曾领乡团和当萨保。府兵制度形成于西魏,其后北周、隋、唐均有发展,虞弘身处其中,以其个人的背景、经历及官职的迁转,可作为一个例子,来展示历时约二百年的府兵制度,其前期和后期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山县有朋是活跃于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军事、政治领导人,天皇制的拥护,一生反对政党政治。在他从政的40多年中,利用种种手段打击、瓦解政党,开日本金钱政治的先河。由他确立的军部大臣现役制,则为日本军部控制国家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袁世凯对军事留学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抵制、排斥的过程,对于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也持怀疑、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汉末三国时期,阅读《春秋》蔚然成风。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及其他领域,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致用的特点。关羽作为刘备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帅,面临着北伐曹魏、处理与东吴关系等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风气的熏染,他熟读《春秋》是时代、社会使然,但其动机重在用《春秋》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指导军事活动和培养道德情操,而不在《春秋》学问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