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是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国内新时期的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与国外新历史主义批判理论之间彼此互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本文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新历史主义文论批评视角如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小写化、客观历史的主体化以及戏剧张力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最基本的特征是“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它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重新推向了文学批评的前台。受解释学的直接影响,它把历史看成是多重阐释的结果,并用“文本性”消除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然而新历史主义最终却由“回到历史”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是历史和文本的关系问题。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本论文以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文本探讨那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那段历史的重建,旨在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作为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美国新历史主义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循环论史观为指导 ,旨在颠覆表现于十七年小说中的阶级论和社会进步史观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由于新历史主义小说既未摆脱观念先导的表现模式 ,所立足的观念又违背了历史本真 ,所以 ,它与十七年小说相比 ,更加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具有十分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科学、文学批评自身发展创新的内在原因。后现代主义淡化“历史”,后现代人厌烦“历史”又需要“历史”,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文学批评希冀摆脱形式主义的长期称霸局面,旧历史主义已是老态龙钟而不适应时代需要,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登上后现代文学舞台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7.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小说自18世纪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成长。20世纪初批评家提出"小说之死"的观点。本文以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阐释开来,以小见大,试图以文本为基础,从文本、读者、作者三个层面逐一反驳"小说之死"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理论把历史与文本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认为文学是能够彰显历史本来面目的鲜活逼真的艺术形式。新历史主义突破"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既是一篇讲述历史的文本,又是文本形式的历史事实,因此该短篇小说富含新历史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本身涵盖了许多重大的文学问题,其涉及的层面十分广阔,是当今最流行而又使用最混乱的文学批评.新历史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逐渐形成“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本文力求给新历史主义找准定位,并结合新历史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应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