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但是,我们——一群古老的文明与古老的语言的薪火  相似文献   

2.
爱"面子"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等心理氛围中的一种体现.正确对待面子,能使青少年讲自尊、讲人格,昂扬进取、奋发向上;错误地对待面子则会使青少年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甚至害怕真理,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健全.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的"面子"心理及其主要行为表现,并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其自身四个层面探析了青少年爱"面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一种理想;师生,诗意地共处于绿色的大心理教育环境,则可以是一种现实。———题记我一直这样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圣洁的殿堂,在这里,每一位师生都可以抛却尘世的繁琐和忧虑,自在地追求真知、奉献爱心、锤炼自我、感受人生真情,学校是他们学习的家园、生活的家园和精神的家园,是他们理想的个性展示与人格发展的生态乐园。事实上,课程改革的立意正在于此,但要真正达成这一目标,我以为不从心理教育的层面思考不行,绿色的心理教育环境是课程改革终极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笔者拟就“新课程与心理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应当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儿童栖居课程"的概念,儿童栖居课程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自在的生命化教育,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本文主要就幸福教育理念下"儿童栖居课程"重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让学观"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首次提出的.他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他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意思是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及其过程.(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人丈性的学科定位,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借助教学内容中的经典篇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历史,追随先人的睿智生命、不凡历程.师生一起在文学的诗意空问中感知与体悟人生、社会、历史和世界,逐步完成"精神成人"的过程,寻求一种"诗意地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诗意栖居"进行的理论论述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诸多的学者都对之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海德格尔的论述将"诗意栖居"作了理论体系性的构造,能够使人类对之信服.但是,深入地探讨海德格尔的理论体系之后,该体系的一些缺憾也随之显现了出来.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理论在详尽的论述过程之后是旧结论的新呈现,掩盖不住其理论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0.
蒋静雅 《班主任》2006,(6):33-33
充满诗意的生活是灿烂的,充满诗意的教育是和谐的.教师心怀诗意地走进课堂,"敌意"可以化为友谊,矛盾可以转化为和谐.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之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不断被功利化、技术化、习题化,被肢解、被扭曲、被现实的烟火烤灼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我想和大家聊聊我所追求并执着的"诗意语文",一起发现语文的诗意。一、"诗意语文"的几种描述首先,我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描述"诗意语文"。第一种描述,"诗意语文"就是诗意地理解语文。走进语文的路径有千万条,我选择了诗意的路径。我用诗意的方式理解语文,理解教育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缺乏对"具体的人"的关注与行动,个中原因是长期以来科学思维的误导.现象学开启了一条切近人之具体性的崭新路向.教育现象学通过其独特的运思路径、言说方式与行动策略,敞亮了人之"诗意栖居"的返乡之旅.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的境界,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是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相似文献   

15.
<正>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便是"诗意",具体一点说,诗意是和"美""美感"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像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诗意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一双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慧眼,或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地栖息"了。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应该诗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意味着:此在作为被创建的此在是一种捐赠。人诗意栖居意味着一个双重的要求,诗意栖居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既不完全抛弃现实,又不屈从于现实。诗意栖居理论启迪了追求真知的现代人,对高等教育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取功利的价值观,是无功利欲求的观照。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曾说过:"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大地。"这告诉我们,人在为物质生存保有生命,而辛苦劳作。但同时,还会为一种灵魂的提升,精神的享受而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要诗意栖居大地就要过一种诗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谐-主体-发展"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突出了学生这个主体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发展的教育建模的目的,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中更为本质的内涵,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得到实现的,国旗与红领巾教育就是这样一种鲜活的例子。国旗与红领巾教育是理性与诗意相联系的生活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充盈的动态生成教育,是激发学生不断走向超越的信念教育,也是一种审美地把握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高远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和历史背景,它全方位多层次地"消解""解构" "创造"现代主义,对当今的经济、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冲击着现代诗意理性教育,与诗意理性教育产生了冲突、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