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2.
缘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常乐得伯乐终日昏昏然,直觉得身价陡增百倍。瞧他趾高气扬的样子,连相马的态度也非同于以往。一日,马场上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马,等着伯乐慧眼识珠。伯乐呢,高傲地在马场内瞧瞧这匹,望望那匹……最后,不仅对马们不屑一顾,还指手划脚地对马们进行了训诫:“如今,我要相的是像徐悲鸿画的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都说‘千里马常有’,可惜你们这些马中,我还没发现千里马。马群中身材高大形态姣好的马,很可能是品性极差的劣马;色彩艳光泽好长得俊的马,很可能是经过化了妆的马;招人现眼装…  相似文献   

3.
相马与赛马     
“伯乐相马”成为选贤任能的美谈,已流传数千年,一直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国君,还是当今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任用了一些经他们所发现的人才之后,便欣欣然以伯乐自居,而被选中者则成为人们所艳羡的“千里马”。然而,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写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人才到处都是,但因伯乐太少,有幸能成为“千里马”的却寥若晨星。“伯乐相马”的另一大缺陷是主观因素起了太大的决定作用。不是曾有这样一则笑话吗?某人为卖掉一匹平庸的马而请出了伯乐,伯乐只绕着马转了一圈并点点头,结果此马立刻身价百倍。由此不…  相似文献   

4.
选才四议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确实,有了伯乐,不愁找不到千里马。这一来,找千里马又转化为找伯乐的问题。伯乐也是一种人才,是识别人才的人才。伯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千里马的精采故事。这些故事精采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去渲染千里马如何“数百里瞬息而至”,而是侧重于讲伯乐和伯乐怎样找千里马,在选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6.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大家一般对一些名牌院校耳熟能详,但对很多本科院校还不熟悉,一些如千里马一样有实力的高校,有待于“伯乐学生”来慧眼相识。下面,我就挑选出如下8所院校,一一呈现给大家,以方便各位考生慧眼识“千里马”。  相似文献   

8.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而长久以来人们从中得到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如韩愈《马说》中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类的话。照此看来,千里马非得遇上了伯乐才能“尽其材”吗?大量的事实经验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如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社会,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敢勇于尝试,去展现自己;甚至有一类人由于某种优越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就如千里马一样“虽有千里之能”,却整日地等待着某一天伯乐来发现自己,但最后往往是坐失良机而空叹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被埋没…  相似文献   

10.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对于本文的论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是本文的论点,也有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是本文的论点。那么,到底哪句是本文的论点?这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孙娜 《辽宁教育》2014,(10):1-1
伯乐善相马。有一邻居与伯乐相处甚好,其子成年后,遂求伯乐收为徒弟。伯乐应允,但在教授时却只教其相驽马,即一些只能拉车耕地的普通马。村里一富人也有一子,也来求伯乐学相马。因这富人平日狡诈贪婪,伯乐对其厌恶,但碍于乡亲情面,不得已收其子为徒,而后只授其子相千里马之术。先前那位邻居见状大为不解,于是问伯乐:“你我相交甚好,怎么只教我子一些普通的相马本领,而你与那富人交恶,却教其子相千里马的绝技,为何?”伯乐说:“千里马不常有,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 ”  相似文献   

12.
李苗  赵正 《教书育人》2007,(3):36-38
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邸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中,不以千里称之。”马有千里之能,却不为世人所知,为何?最明显的原因在于:一般饲马者,只是按照当时固定的养马“标准”饲养,即以固定量的草料喂养它,以固定的方法驾驱它,最终使它成为“标准马”。而只有伯乐才能突破已有的养马标准,提供足够的草料满足其胃口,以灵活的驾驱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所能,使马尽其才。与此可见,绝非“天下无马”,只是那种固有的养马方式,限制了马彰显其千里之能罢了。  相似文献   

13.
韩公: 悠悠千载,安然无恙乎? 拜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的极不合理的现象.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至理名言至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伯乐的眼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题记鉴别千里马,靠的是伯乐的双眼,为什么伯乐的眼睛如此神奇?因为那是一双懂得欣赏的眼睛。生活中,勤奋刻苦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在十二生肖里,马是最俊雅、最有灵性的。稍加留意,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使用“马”字的频率也最高。比如说吧,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别人恭维自己为“千里马(虽然伯乐不常有),而不喜欢别人叫自己马大哈”,更忌讳别人讥讽自己“马屁精”。  相似文献   

16.
新伯乐传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话使伯乐名声鹊起,找他相马的人挥袂成云。伯乐忙不过来了,况且相马工作工资太低,伯乐心生一计,现在千里马多,而伯乐少,我何不开班  相似文献   

17.
张恩仁 《学语文(初中版)》2005,(7):62-64,121-12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闻也。  相似文献   

18.
说“下笔”     
大凡佳作,下笔常成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匹夫而为天下师.  相似文献   

19.
韩愈(768-824)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广东也曾留下众多业绩。潮汕之韩江因他而命名。也曾被贬到当时“天下之穷处”阳山当县令。他在世时多有怀才不遇的境况。“马说”是他的一篇杂文,借千里马与伯乐来比喻与抨击当时掌权者不识人才、不尊重人才的病态。现录于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养马者)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称也。”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马说》中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邸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中,不以千里称之。”马有千里之能,却不为世人所知,为何?最明显的原因在于:一般饲马者,只是按照当时固定的养马“标准”饲养,即以固定量的草料喂养它,以固定的方法驾驱它,最终使它成为“标准马”。而只有伯乐才能突破已有的养马标准,提供足够的草料满足其胃口,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