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电体检测器黄州市路口小学刘国良(436214)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时,学生用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将周围的一些物体逐个地接在电路中来判断被测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但对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进行检测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根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教学大纲提出:《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后,教会学生辩认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用简单电路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该课时,修改了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把这堂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以...  相似文献   

5.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6.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我教《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有一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一班教学时,我按教材安排,课前为学生准备联接好的电路,学生实验时,只需将物体往检验座上一放,小电珠亮了,说明是导体,不亮则为绝缘体。学生按教师要求很快就完成了。实验记录表也准确地填好了。学生无需动多少脑筋,兴趣分明也不太高。  相似文献   

8.
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学生检测完准备的材料后,我要他们分组汇报检测情况,其中一个学生说:“有的塑料是导体,有的塑料是绝缘体。”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他说:“塑料棒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保鲜塑料袋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亮了。”有同学不相信,就说:“那你做给我们看看?”我叫他上台来演示,只见他用一根铜线放在保鲜塑料袋的下面,另一根铜线放在塑料袋上  相似文献   

9.
李建荣 《科学课》2008,(4):58-59
一、设计思路《导体和绝缘体》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电及简单电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的特性;难点是学生对大地、水、人体是导体的理解。教学中,重点容易把握。教师往往利用最简单的电路作鉴别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的测试器(如图1)。让学生对多种材料一一测试,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中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学生按教材用电池、导线、小电珠组装成图1的电路。将被测材料接入鱼夹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就很容易检测出铁丝、铜丝……是导体,橡皮、干木条……是绝缘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小电珠不发光,于是学生对教材中“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产生怀疑。学生用图1的电路做这个“导体”实验,小电珠不会发光,问题在于人、大地、不纯净的水与金属材料相比电阻大,同样电源(电池为3V)产生的电流不能通过,小电珠亮不了。因此,如何验证人、…  相似文献   

11.
本节课,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认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性质,学会安全用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将导体绝缘体等材料准备好。如陶瓷、玻璃、铜丝、干木条……。  相似文献   

12.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二、课前准备 1.几组电路和一些需检验的导体和绝缘体。 2.让学生自备一些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检测装置,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自来水也是导体.  相似文献   

15.
验证金属、人体、水是导体的实验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教育组(443500)高正绪在教《导体、绝缘体、半导体》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证明金属、人体、水是导体。1材料11长20cm的铅丝、铝丝、铜丝、铁丝等金属导线若干段;12装有水的水槽一个;13...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课本第六册第三课《导体和绝缘体》中,有“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一句话,这在教学中是个难点。通过多次教学,学生都是用几节干电池,几根导线和一只小电珠来做这个实验,可小电珠不亮,看不出它们有导电的现象。这是因为上述三种物体的电阻比金属大得多,通过灯泡的电流只有几十至几百微安,所以小灯泡不亮,从而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上述三种物体不是导体,是绝缘体。可书上又明明写着它们都是导体。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制作了检测装置,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7.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了“铜丝、铝丝、碳棒等物体能导电,橡胶、塑料、玻璃棒物体不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建立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当教师指出: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时,要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而不能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来描述,许多  相似文献   

20.
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说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绝对不导电。比如,干木头一般是绝缘体,如果在空气中潮湿了就会变成导体。为使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做了如下三次实验。 实验一,将正在生长发育的杨柳树枝条折下一小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