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纷繁复杂的时代,人们价值观多元化,学生价值观脆弱,易受影响。语文在学科人文性、文本价值性方面有一定的教学优势,理应担此重任。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关于在"文本研习"中挖掘人文底蕴、在"问题探讨"中拓宽人文底蕴、在"活动体验"中深化人文底蕴的做法和思考,以期实现让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代表了古代中国先贤力图建构合理的人际关系并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秩序的文化努力。当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仁德"(讲仁爱)为基本切入点,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美德的现代转化和传承,唤醒、激活大众特别是精英群体的善良根性——良知良能,在日常生活中重建良好的人伦秩序,是切近而可靠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须从概念层次上加以区分和澄清。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与特殊,明确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作为主观反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开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表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构"作用与"公民行为规范"作用区分开来,避免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地归结于公民教育层面。  相似文献   

4.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新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差点教育"倡导"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其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性、民族性、社会性、创造性。"差点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采用鲜活的教育内容,重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现实理想和人生梦想,并通过使用开放式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之处体现在用学生的视角理解核心价值观,用亲身的经历诠释核心价值观,用现代的手段宣传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童年会本性地模仿父母,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孩子们认为所有父母的言语和行为都是最标准的。父母是保护孩子的山峰,孩子会看到并记住的父母的所有行为和习惯,并试图模仿,无论好坏,都会接受。这种影响是在潜意识中产生的,是最直接、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环境决定了未成年人在价值观上的取向,例如生活目的、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消费观念、情感、人文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等,这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而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有很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文章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仁义礼智信”与建构共同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卿 《中国德育》2006,1(1):57-62
对待中华传统道德,既要考察历史局限性,更要重视其跨越时空和超越偏见的历史普遍性。在对“仁义礼智信”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基础上,作者初拟了五大共同价值观,并提出建构共同价值观需要立法和普及,并将培育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2):47-50
公民的精神气质是其内在的价值结构和心态秩序的反应。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时代的发展性,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所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领,努力践行"三个倡导",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塑造公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公民的精神气质。使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公民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其心态秩序的核心要素,成为自决奉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6):77-80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具体实践中应强化生本理念的统领作用,凸显道德能力的支撑功能与辐射作用,坚持用分类、协调和整合的方法系统地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嘉应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核心价值作引领"的大学生德育工程致力于建构学生核心价值观,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引领和构建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秩序,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有表述包含着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价值取向的统一,其社会主义性质就体现在这些价值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所蕴涵的价值基础、价值立场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则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唐家州 《文教资料》2013,(22):140-141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高职大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价值观念。本文从高职大学生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入手,探讨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期为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确立和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素质教育一再强调的要求,也是国家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认识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优势地位,并主动担负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责任,为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合格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学生到底教育什么?培养学生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并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意义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似文献   

14.
玉林市玉州区古定小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国文化经典诵读》之选编,以中华人文经典书籍为素材,以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编选标准,以经典文本的原文或节选为呈现形式,以全日制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旨在阐释最具民族性、人文性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但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着力研究未成年人的价值认知特点和接受机制,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各学科的价值观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冲突,注重解决学生价值认知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批判地吸收西方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创新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的内容比任何学科的内容都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文字中蕴含的文化、人文、道理等各种内在元素,都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尤其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和熏陶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但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着力研究未成年人的价值认知特点和接受机制,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各学科的价值观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冲突,注重解决学生价值认知领域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批判地吸收西方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创新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产物,两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是基础,而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是语文的内在价值。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它们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实现语文的工具价值;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时代,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急需研讨的课题。文章阐述了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内涵,并结合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深入探索话语权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大众传播为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舆论开辟了新的渠道,构成了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环境,成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核心力量。大众传播在利用其特有功能及优势引导未成年人认识、认同、践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误导。要限制和消除这种误导效应,必须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素质,选择适宜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加强监管部门的监察力度,才能帮助未成年入顺利过渡到价值观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