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童年 《教师》2016,(6):118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体育艺术(以下简称"体艺")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艺示范学校的特色体现在以体艺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艺教育存在"先天不足",创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防止体艺教育"后天失调"。如何  相似文献   

2.
艺术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艺术教育,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以艺带教,以艺促教。在农村小学,尤其应该注重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在体育艺术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校长挂帅、中层管理、教师育人"的思路,依据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目标任务、经费投入等几个方面,细化了体艺教育管理制度、体艺课程教学设置、教师教学方式、体艺教师队伍建设、体艺课堂内外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1,(4):F0003-F0003
多年来,桐城实验小学按照“规范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坚持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依托校园文化基础和师资力量优势,努力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树立“崇尚艺术、走进艺术、分享艺术”的艺术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兴校”的整体功能,抓好艺术学科教学,形成艺术教育的学科强势;.抓好艺术手段与各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形成艺术教育的浓厚氛围;抓好艺术教育的引领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此,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学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大力提升艺术学科地位,倾力推出"八大工程",构建艺术教学文化,充分挖掘社会有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实现了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促能、以艺冶情、以艺健体的教育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科艺整合”,就是把科学与艺术教育诸要素整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意义就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实施学科综合化。达到1+1〉2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科艺整合”过程中,应把握以下策略,使科学与艺术,互相辉映,并蒂开花。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艺术教育环境的开发和建设能更新艺术教育的措施和拓宽艺术教育的渠道,为艺术教育打造更完善、更捷径的氛围。为此,我们立足"敦品重学,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提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享受艺趣雅致的校园生活"的办学宗旨。创设艺术人文环境是积极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美化校园人文环境来体现学校文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8,(2):F0004-F0004
淮师附小艺教之花长开不败,内外皆香,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又一主打品牌。该校多年来坚持“以艺育德,以艺带体,以艺启智,以艺促劳”的教育思路,以少儿舞蹈,形体训练为龙头,开发艺教校本课程。发掘少儿艺术智能,培养了一批批活跃于校园内外的艺术幼苗,并在市,省和全国数次展演、竞赛中摘取桂冠。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型人才需求。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1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加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并且从艺术教育形式、课程内容开设、教学资源开发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指出了职业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广东某职业院校秉持"至土至洋"的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胡茜 《中国德育》2014,(11):49-50
正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新余市蓓蕾幼儿园基于对幼儿德育规律的认识,确立了"好习惯伴我同行,好品德伴我终生"的教育理念,结合孩子爱模仿、喜艺术等特点,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将德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采用环境影响人、游戏培育人、活动熏陶人的做法,形成了一种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的特色德育之路,为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奠基。环境影响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影响着人的发  相似文献   

11.
穆兰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0):49-51,57
文章述略"以舞相属"的艺术特质与审美礼仪,并对伴随而来的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现象进行阐释,以期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人们的礼仪形式和审美观念作出合理推断。分析"以舞相属"的艺术特质,阐释以"舞"见情、以"舞"见诚、以"舞"见技、以"舞"见态这四种艺与礼的交融,以便更为全面地看待以舞相属这种特殊的礼仪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五年来,随县教育人始终把乡村美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发展乡村体艺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和推进家校共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美育让乡村少儿走向纯粹"的夙愿。体艺之美:让乡村少儿享受朴素的教育随县108所中小学校均分布在农村,随县教育局以"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工作,鼓励各校创建乡村校园特色,让乡村少儿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一样优质的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各校结合乡  相似文献   

13.
曾礼宝 《教师》2010,(6):28-28
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小学积聚十年之功精心打造了“艺术教育”特色品牌。该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办学理念,落实“培养创新品质,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宗旨,以艺辅德,以艺启智,以艺健体,以艺促劳,从艺术教育的定位、艺术师资的培训到艺术活动的开展,创造性地突破了师资、器材、资源短缺“三大困境”,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艺术教育路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艺术教育太过于重技法训练的显性教育,而又太过于忽视内在情感、人格品质方面的潜性教育,这种显、潜失衡的艺术教育只能制造出更多的“艺呆子”和“艺痞子。从艺术教育的本质和气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教育应当以潜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而当务之急,就是首先确立艺术教育应当重视潜性教育的理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杨瑰 《辅导员》2014,(14):100-100
近年来,我们娄底一小积极创建全面发展理念下艺术教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依托艺术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艺术教育育人功能,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培养了学生艺术实践与创新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成为学校开展德育1=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辽宁教育》2013,(3):1+97-98
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第二小学始建于1954年,学校占地面积16000m2,现有41个教学班,1834名学生。省市区骨干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59%;市级以上优秀课教师51人,占专任教师的48.5%。学校以"人文底色、艺术情怀、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提出了"打造文化团队,拓展艺术内涵,优化名校品质,做幸福启二人"的办学目标。学校确立了"以艺修身,以书立人"两条线  相似文献   

17.
方继东 《上海教育》2014,(33):58-59
"为孩子营造艺术的氛围,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爱菊小学以艺术引领文化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学有快乐,学有自信。艺术教育是徐汇区爱菊小学的品牌,自学校创办之初就确定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是学校各项工作推进的"催化剂"。经过20多年的不懈坚持和努力,学校在艺术教育特色上不断凸显成效,已经成为上海市艺术教学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39-44
科艺综合活动和STEAM教育同属于艺术与科学领域融合的教育实践。文章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出发,对科艺综合活动与STEAM教育的融合切入点和活动架构进行了比较,认为STEAM教育延续了科艺综合活动的融合形式,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使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走向更深层次。基于现有的教育实践和未来的教育趋势,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还应该重新审视艺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价值,运用全新的艺术思维帮助个体在教育和物质生活中实现生命意义的内在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张学球 《中国德育》2014,(16):55-57
正国家教育部制定出台的《"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方案(试行)》,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但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体艺教育资源的硬件短缺,同时存在着体艺师资泛化,课程的随意化,体艺评价的单一化,体艺教学的统一化,体艺管理的放羊式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难以开展,学生特长难以发挥。这种管理方式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20.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加以整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符合幼儿"整体性"的学习特点。文章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对如何整合幼儿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在目标方面,以"探究""审美""创造"为"科艺整合课程"的总目标;在内容方面,"学科知识渗透"和"主题活动融合"为有效的课程内容整合路径;在实施方面,建议教师采用"科艺综合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整合课程的新内容;在评价方面,教师应将目标取向评价与过程取向评价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全面的整合课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