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名之夏     
序 2006,2007,这两个夏天够刻骨铭心了。2008,却让我不知所措起来。 没有成天成天的补课,没有成堆成堆的试卷,没有无时无刻的唠叨,也没有那天天的等待和对新环境的好奇。但很多东西都已沉淀,成为习惯。习惯在包里塞上很多根本用不着的书,习惯一杯又一杯的咖啡,习惯看人不带任何表情,也习惯在某个时刻突然失语和在没了兴趣后就彻底放弃。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无己无功无名”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其内篇、外篇.杂篇都有关于这一思想的论述,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在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1896)是英国19世纪末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力作.结合互文性文本理论阐释其中的小时光老人这一独特的儿童形象,可以发现该形象不仅蕴含着对英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吸收和改造,而且是对哈代的其它作品之主题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哈代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在文本的互文性网络中得到凸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空间批评理论从空间角度对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进行深入解读。《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当中对乡村空间、边界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予以了展示,空间批评视野中的《无名的裘德》所展示的空间画面个性鲜明,本文主要利用空间批评理论,从《无名的裘德》研究中的空间概念及空间叙事、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互相交错两个角度着手,对《无名的裘德》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常为读者与批评家所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于整部小说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他是悲剧的承受者与推动者;其次他是时代的先驱者与预言者;最后,他对塑造其他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小时光老人这一形象的独特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草之情     
暴雨即将降临的天气,原野的道路上沙尘飞扬。我看到一个农夫急急忙忙将割下的草收集起来,浓郁的青草气息向四方飘散。闻到草香,我的脚步自然放慢了。这无法言状的草的芳馨。站到草堆前的一瞬  相似文献   

8.
刘静  缪经 《海外英语》2010,(2X):112-113
翻译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语篇功能三大子系统中的主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都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该文在语篇框架下,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主位-述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理论,探讨《无名的裘德》源语语篇翻译,旨在提高对语篇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确实,真情挚意构成诗词歌赋灵韵的生命,成为课堂教学中感人心的点、入情境的线、晓以怀的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施叔青的<愫细怨>和王安忆的<香港的情与爱>,发现三篇小说以香港为叙事背景设置了相似的人物文化身份和文化关系,但三位女作家在相似的文化语境中展开了不同的思考.香港文化隐喻了无限可能的文学意义,给予了三位女作家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有一部非常好的电影,译名是《刺激1995》,英文版原名是《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被误判终身监禁的囚犯安迪成功越狱的故事.典狱长的几句话把监狱存在的本质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只有两种东西--纪律和圣经,把你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自己交给我."而哲人般的黑人囚犯瑞德的话则表明了置身其中的个体生命姿态的转变:"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中,面对命运的不公,安迪却能表现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与典狱长的较量中,默默构建属于自己的未来.安迪从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并凭借希望和对自我的充满智慧的坚持,最终找到了成功通向个人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