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开展“五爱”教育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五爱”教育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我校从以下方面认真开展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介绍了在高中新教材教学中,努力挖掘教育素材,对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的思想性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其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很多教育家和教育理论著作所注意到的重要课题."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苏联早期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就很重视用情感来建立信任,启迪人的心灵.我国五十年代优秀教师斯霞同志的"母爱教育"曾经引起广泛和积极的影响,我们从五十年代就提出并在小学生中开展的"五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活动,丰富了情感教育的内容.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5.
【学校名片】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五爱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几代"五爱人"执著的追求和不变的信仰。改革的时代精神催生的和谐教育实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下简称“五爱”)为基本要求。建国以来,“五爱”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并且载入共和国宪法,作为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新形势下“五爱”教育有哪些新特声、和新要求,这是当前学习贯彻《决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爱祖国”应该是“五爱”的主旋律“五爱”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五种教育要求,它的基石出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三爱"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创新载体,选树典型,营造‘三爱’教育的良好氛围"、"抓住课堂主渠道,‘三爱’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等十个方面探讨了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强调,“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教学,积极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扎实推进“三爱”教育.  相似文献   

9.
“五爱”教育要注意四结合葛欣荣辛殿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部分,发挥着主导、统率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五爱小学是我省普教系统的一所“名小学”,它的前身是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学校。1953年,由华东局领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内容而命名。长期以来,学校围绕“五爱”内容不间断地开展“播五爱种子、育四有新人”教育活动,积累了“四个一”的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少年儿童进行“五爱”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满腔激情去熏陶感染他们,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理想火花,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精心引导,使他们从小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初步道理。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四法江俊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  相似文献   

13.
我们按照小、中、大各班教育内容中最一般的要求,拟订了《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十五条)。这十五条行为规范概括了“五爱”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社会公德最起码的要求。对幼儿来说,我们认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爱幼儿园做起;爱人民要从爱父母,爱老师做起;爱劳动要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爱惜饭菜做起;爱科学要从培养正确的学习态  相似文献   

14.
沈明阳 《中国德育》2007,2(8):60-62
五爱小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硝烟里,成长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留下的是一份凝聚着革命前辈热血和希冀的珍贵遗产——五爱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五爱人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一代代五爱人的不懈追求中积淀成为“五爱文化”。  相似文献   

15.
把﹃五爱﹄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本刊评论员“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丰富并确定下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  相似文献   

16.
你看过《啊,摇篮》这部影片吗?如果看过的话,你一定会被那所在马背上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抗日小学孩子们艰苦求学的情景所震撼、所感动。当年,在江淮大地上也活跃着这样一所"马背"学校,他们天天跟随部队风餐露宿、走南闯北,过着"白天头顶敌机伴,夜深行军路为床,间歇时间把书念,蓝天大地作课堂"的学习生活。几十年过去了,这所学校几经合并、改名、转移,直至1953年,才在江苏无锡的西城门外安营扎寨,由华东局领导正式命名为"五爱小学"。几十年来,五爱小学继承发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光荣传统,坚持"播五爱种子,育四有新人"的办学理念,实施"和谐教育"科学研究,创造了办学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省实验小学、省模范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三八"文明示范岗……形成了"五爱立校、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应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着重在小学生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主人翁精神。《小学生守则》也明确把热爱祖国列为第一条.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有计划、较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杨菊芬 《广西教育》2014,(5):121+127-121,127
正爱是一种情感,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以下简称"三爱")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能量。"爱祖国"是个人成长的根基,"爱学习"是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爱劳动"是学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促使小学生走向生活、适应生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至关重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三爱"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教学实际,制定适合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首次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称"三爱")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小学校强化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