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联大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九年,但它却留给我们太多值得追思的卓越功绩和精神情怀。西南联大的成功绝非偶然,强大的师资队伍、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等等,都是造就其昔日辉煌的重要原因。反思当代高等教育,我们可以从西南联大成功的办学经验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汪子嵩 《师道》2005,(8):44-45
西南联大只有短短8年,但是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上。占有独特位置。如果说西南联大留下了什么经验,我会毫不迟疑地说:学术需要自由。  相似文献   

3.
1938年春,刘兆吉参加了西南联大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在3500里行程中,他沿途收集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是为西南联大较早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现代三百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它开创了我国以个人力量采风并将所得歌谣编辑成书的先例,保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南社会的历史面貌和风土人情,具有社会学、民俗学和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一道辉煌的彩虹。西南联大在硝烟与动荡中办学8年,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取得显著学术成就。美国学者易社强称西南联大为“中帮三十载,西土一干年”的“世界教育史的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好好研究的名校现象。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西南联大现象"成为一个经久不散的热议话题。所谓"西南联大现象",可以概括为:在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西南联大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现象。众所周知,"西南联大"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当时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数次南迁而联合组建的一座特殊大学。它校址设在昆明,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选修班。西南联大在云南前  相似文献   

6.
武永忠 《教育》2013,(14):32-33
2012年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日,北大、清华、南开与西南联大近百年来的学子们汇聚一堂。科学民主、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等被莘莘学子提及,并在他们的学术、文艺、经济等撰文中大量出现,尤为推崇的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学子们的激励和北大精神的传承。西南联大校训激励学子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教育界一道辉煌的彩虹。西南联大在硝烟与动荡中办学8年,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学术成就显著。美国学者易社强称西南联大为"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的"世界教育史的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好好研究的名校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南联大在抗战 8年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堪称现代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分析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的经验 ,对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南联大重现的两个前提 记者:前不久,您撰文提议重建西南联大,除了您对西南联大的感情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相似文献   

10.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合并之初位于长沙,后迁至昆明,历时八年,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华彩篇章。在抗战时期极其艰难的办学条件下,西南联大却能取得如此成就,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高校合并是20世纪末兴起的联合办学热潮,时至今日,院校合并办学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今日的合并办学虽不同于西南联大,但西南联大的办学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存亡危机。为保存中国教育的有生力量,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东部地区各个学校纷纷往内地迁移,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组合成的西南联大就是高校中搬迁成功的典型代表之一。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与西南联大的教育思想、教学制度、学风和政治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西南联大的成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给当今高校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奇迹的创造与其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分不开。在西南联大的教师群体中,留美教授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1942年度在职的留美教授为样本,从自然情况、学术成绩、政治倾向等方面,分析探讨了西南联大留美教授群体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是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只有半年的历史。1938年春,临时大学迁到昆明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存在了八年,1938—1946年。它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无疑地占一页的地位。在这短短的八年间,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现在,许多西南联大校友是祖国建设的骨干,不少校友还在学术科学上作出成绩,蜚声国际。  相似文献   

14.
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冯友兰是当年参与西南联大建设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在西南联大期间,冯友兰不仅长期主持联大文学院工作,参与西南联大的管理与建设,而且在西南联大期间写成"贞元六书",建构了自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为国家的学术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冯友兰先生还为西南联大填写了气势恢宏的校歌歌词,并在西南联大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时候,总结西南联大的历史与经验,为人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无论是歌词、碑文,还是"贞元六书",都已成为西南联大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成为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5.
鉴于西南联大显著的办学成果,西南联大的相关研究被广泛关注,总结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以实现其对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也成为不少学人的努力方向。本文在对西南联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析当前西南联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试图在对西南联大相关研究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回应西南联大语境中的相关争议,阐明西南联大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实现对西南联大历史定位的准确把握,从而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西南联大校园文学除了具备校园文学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反映社会人生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缘于西南联大所处的特殊时代和西南联大作家的特殊生活:从北到南的大迁徙使他们认识了社会现实,市井生活让他们体验到民生疾苦,抗战使命要求他们创作抗战文学,军旅生涯迫使他们思考战争。西南联大具有不同于一般校园的新文学环境,学生在文学社团中学习成长,自由创作,产生了能够代表中国校园文学以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西南联大校园文学是20世纪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7.
西南联大课程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铸造西南联大的品牌中,科学而有创建的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是西南联大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通才教育“的思想到“通才教学“的实践,不可缺少的载体是“通才课程“.文章从课程的视角切入,对西南联大的课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走向作了初步探索,对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或联大)社会历史系(后分为社会、历史两系,我读的历史系)的。1942年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地点仍在西南联大校内),直到1946年研究院毕业,联大解体,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在昆明办了8年,我也在联大度过了8个春秋,可谓与联大相终始,朝于斯,夕于斯,因而跟联大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很深的感情,而今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只活了55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进入北大读书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学。他先后出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北大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他的教育生涯的顶峰是1949年至1950年任台湾大学校长期间,把一个颇为混乱的大学整顿、引导进入正轨.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从教十五年且有了一丝职业倦怠之际,我宿命地遇到了《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我在读师范时曾懵懂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西南联大行思录》告诉我们,处于国土沦丧、战火纷飞、流离失所之中的西南联大办出了中国近百年最出色的教育。有人用八个字评价西南联大——"不失本色,不改初心"。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群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办出了如此出色的教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