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建国二十多年来的传统教材,其中有这样几句是较难理解的;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对于“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以反语来讽刺段祺瑞卫队对革命群众的“攒射”的,另一种认为是在赞颂“三个女子”的崇高精神。我们认为后一种解释是对的。因为第一,这前面的文字是在写三个女子在弹雨中毫不畏惧、互相救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中学课文的一般性的分析文章很多,作为参考资料并不难于寻找,本刊不拟多发此类稿件。我们希望多收到一些认真钻研课文难点和教学法的文章,对中学语文教学能有更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在“三·一八惨”中牺牲的烈士有四十多位,而作者主要扣紧刘和珍来写。只有这种构思、谋篇,才会做到点面结合,主次分明,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全文由七段文字组成。由首段“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开追悼会”至末段“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每段或追述事迹、记叙经过。或直抒胸臆、发表议论,都是围绕着刘和珍。文章技法不论纵横开合,还是破题照应,均与主干紧紧勾连,即所调“首尾圆合”(《文心雕龙·鎔裁》)。?如此高超的结构技巧,才能通过刘和珍而达到颂扬  相似文献   

4.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为段祺瑞惨杀爱国青年暴行辩护的反动文人,表示了极大的革命义愤!他说:“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  相似文献   

5.
《记念刘和珍君》文中难句颇多。“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对这两句话中“惊心动魄的伟大”等词语,看法就有很大不同。陈祖楠同志在《也谈‘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个难点》(见《语文教学通讯》79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是“讽刺揭露段祺瑞屠杀革命群众的残暴行径的。”并列举了四点理由。拜读陈文,觉得有些说法似仍可商榷,不揣冒昧,谈点看法,以就正  相似文献   

6.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回间】.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间段棋瑞政府悍然命令士兵对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大屠杀流血事件。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草莽》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8.
第一段最沉痛的悼念! 文章开始,首先郑重地写出开追悼会的年、月、日。指出惨案发生的时间,已是所谓中华“民国”的“十五”年!是痛心,是讽刺。痛心的是经  相似文献   

9.
一、课文透视1.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由学生会组织上街,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杨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  相似文献   

10.
讲授鲁迅杂文,我一直主张要串讲。通过词句篇章的讲解,讲清内容。内容和形式,构成一对矛盾,各以对方为自已存在的前提,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脱离形式讲内容即通常所说的架空分析,我认为是无法原原本本地讲清内容的。自然,一篇杂文,还要弄清它产生的背景,串讲完毕还要小结一下,使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概念。限于篇幅,对这些,本文均没有谈及。本文如题目所标示,是串讲《记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11.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秀散文,是一篇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诗。它不是为一个普通死者写的应景文字,而是为被反动派虐杀的革命者立的丰碑。它自始至终闪烁着战斗的光芒,表现出对黑暗社会和反动派的严正抗议。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人又把它看作是一篇优秀的杂文。但,由于它是鲁迅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时期写的,文字比较隐晦,所以学生普遍感到难懂,教师也感到难教。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深邃思想,独特的艺术构思,高超的语言表现艺术,亦不易为我们一下子所理解。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给我们在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现试释之。第一,在语言文字方面,生字难词较多,文言  相似文献   

12.
在此,本人愿以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新课程改革以来两种截然不同理念的利与弊。笔者认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河南省从2008年到2011年已完成了新课改的第一轮。2008年,我参加了河南省首轮新课改培训,对其诸多理念和做法都存有疑问。在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和研讨之后,我发现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知识必须要靠老师的讲解传授;语文素养就是方法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相似文献   

14.
一、时代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写的,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74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一九二六年初,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之下,全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伟大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北洋军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年三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德育目标)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知识目标)3、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利…  相似文献   

16.
《记念刘和珍君》“思考和练习”的第四题要求说说课文第七部分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关联词语起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一段是一个典型的句组,中心句应该是第三句.其中心意思也应该是“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而“歌颂中国女性的伟大”,则是这个意义的具体说明。句组的内部结构是先分后总,即第一、第二句是分。第三句是总。第一句是具体歌颂中国女性“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从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说明了她们不是“受人利用的”;第二句是从另一个角度赞扬了“中国女子的勇毅”并没有因压抑而“消亡”,从而说明了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故乡》、《社戏》、《阿Q正传》、《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等,这些文章都是鲁  相似文献   

18.
《记念刘和珍君》是“三一八”事件后,鲁迅先生为悼念在游行中遭段祺瑞执政府卫队杀害的青年而写的文章。文章给人的深刻印象是文字问流露出的强烈情感——“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正是在这种“出离愤怒”的情感澎湃中,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文学上空白语言,是对本可以直接表述的意思却有意进行省略处理的文学手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更是以其如椽之笔创设了作品中独到的"空白妙境",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下面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分析教材中"空白"语言的特点,以更好地体会鲁迅作品中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主要有:表示人物描写的"空白"、表示说明对象的"空白"、表示思想感情的"空白"、表示文章线索的"空白"、表示文学效果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它运用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的表达方式,使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讲这一课时应突出这一写作特点,本文试以第四、五两部分为例,具体分析一下鲁迅是怎样成功地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表现其深刻而强烈的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