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墨     
梁鸿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经历了王莽篡位的动乱时期.他的家庭非常贫困,但在家乡,梁鸿很受人尊敬.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0年在《人民文学》第9期上发表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以来,虽然梁鸿从未放弃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但是,作为作家的梁鸿显然是更加声名日隆。最初两年,人们谈论更多的还是她的非虚构创作,但是从《神圣家族》尤其是《梁光正的光》开始,小说家梁鸿的形象日益凸显。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载,东汉章帝时关中隐士梁鸿途径洛阳,作《五噫之歌》云:“陟彼北芒兮,噫 !顾览帝京兮,噫 !宫室崔嵬兮,噫 !人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章帝“闻而非之,求鸿不得”。梁鸿改姓易名,与妻孟光偕隐齐鲁间,后卒于吴。 《五噫歌》收入朱东润先生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所据为百衲本《后汉书》 ),所加解题言“章帝看到此诗,很不满,下令访拿他”,梁鸿为此而改易姓名隐居齐鲁。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亦云“《五噫歌》为汉章帝所不满,曾下令寻求他”。照…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年来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其"众声喧嚣"的非虚构文体在文坛引起了热切关注。本文以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中的三种话语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内容讨论不同话语在文本中各自的存在状态与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梁鸿在长篇小说《四象》中引入了构成对话的诸多声音,赋格文本的内在调性,从而构建起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艺术特征:独白中的对话、主体间的对话与文本间的对话。在此之中,梁鸿着意于诸意识的平等与可能性的展示,她拒绝定论,构建了一个“未完成”的可能性世界。  相似文献   

6.
择善而居     
从走出非洲开始,择善而居就是人类的进化本能。前两天参加梁鸿老师新书《出梁庄记》的讨论会。中国、河南、梁庄,它是梁鸿老师的故乡,村庄里的人外出打工,足迹从内蒙古到广东深圳,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讨论会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听众提问,一个青年男子说:"你们只一味强调农民工的  相似文献   

7.
择善而居     
前两天参加梁鸿老师新书《出梁庄记》的讨论会。中国、河南、梁庄,它是梁鸿老师的故乡,村庄里的人外出打工,足迹从内蒙古到广东深圳,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讨论会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听众提问,一个青年男子说:“你们只一味强调农民工的可怜,去农村生活过就知道,农民的素质真的很低。”  相似文献   

8.
梁鸿的<五噫歌>是汉代文人诗中的名篇,清人张玉毂在<古诗赏析>中称赞其:"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此评揭示了<五噫歌>的二个动人之处,一是悲恸的情感,二是语气词"兮"与叹词"噫"在每句句尾的叠用.关于<五噫歌>的意旨,当代研究者多认为是梁鸿"见到帝王的奢侈,嗟叹人民无尽期的劳苦"[1]而作此诗,"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帝王穷奢极欲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然而细细品味,三句虽在字面上似乎流露了对帝王奢侈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但这表层次的意思未必就是诗歌的真正命意,或者说未必是诗人作诗的本意.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梁鸿的<五噫歌>的意旨应是宣扬道家的"任化"与"顺乎自然"的思想,反对儒家在功利目的前提下的欲望追求,感叹世人在这种功利追求中的执迷不悟.这才是梁鸿<五噫歌>的创作初衷.  相似文献   

9.
梁鸿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具有典型的非虚构特征。"梁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现实的直接表征,也寄寓着作者对乡土中国社会病症的深层思考。乡民通过"扯秧子"的基本方式进入城市谋生,身份迷失和精神痛苦成为他们永远难以抹掉的印记。"纪实"和"虚构"作为一种"矛盾共同体",已经有效融入梁鸿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过程中,其利弊得失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不仅提出了改革的任务,而且确定了改革的性质,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以下就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性质问题,谈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国家各种事业,包括教育、文化事业都要调整、改革。狠抓调整和改革是中央的决策,赵紫阳同志指示,改革的方向要正确,勇气要大,步子要稳。今年六月,中央书记处同志接见全国师范教育会议部分代表时,周扬同志说:“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怎么改革。要改革,要有大决心,大勇气才行。第二、改革要非常慎重,一切经过调查研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最近指出,搞四化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不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化,改革要贯穿四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是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这几年一直强调的基本思想。教育战线如何贯彻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题材的小说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梁鸿的《出梁庄记》写出了农民工打工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通过小人物的生活道出大历史的虚妄和荒诞。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一个个漂泊的灵魂,追逐着一个个破灭的梦。  相似文献   

14.
紫文 《老年教育》2009,(11):48-48
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此以“荆妻”或“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十分丰富,他对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内容以及改革的方法和步骤都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为中国全面改革绘制了宏伟的蓝图,为我国一系列改革方针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的决策作用。 一、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改革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介     
《河南教育》2013,(10):55-55
该书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全面要求;2013年12月,第二届全国教研系统负责人联席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研讨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教研部门如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同志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同志作了书面讲话,与会代表围绕刘利民同志的讲话,就深化本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为此,我们就这次大会的议题,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同志。同时,针对上海教研工作转型的经验,还采访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同志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同志。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无疑有助于我们提高改革的自觉性,正确把握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论述,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刘国盈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的时代里、工业要改革,农业要改革,商业要改革,一切事业都要改革,语文教学自然也要改革。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就改革的意义来说的,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